地层学杂志

  • 吉林大阳岔上寒武统凤山组—下奥陶统冶里组层序地层和化学地层研究

    张俊明,王海峰,李国祥

    根据岩相序列、沉积、成岩作用特征,将吉林省大阳岔地区晚寒武世凤山期至早奥陶世冶里期层序地层分为6个三级层序,代表了6个三级海侵—海退旋回;与之相应,该时期碳酸盐岩δ13C值变化曲线出现5个低谷,其中凤山期至冶里早期泥晶灰岩δ13C值出现4次幅度较大的上升、下降飘移,而冶里中、晚期泥晶灰岩的δ13C值是在负值范围内波动。δ13C值低谷与层序界面和海退事件基本拟合。牙形类C.intermedius带下部海绿石质凝缩段是寒武纪末—奥陶纪初期最大海泛事件沉积,也是寒武纪与奥陶纪之交等时性的年代地层对比标志。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8 ]
  • 广东恐龙蛋层位及其分布

    张韦,黄蓬源

    广东已知产恐龙蛋地点除南雄外,已遍及粤东—粤西的白渡、河源、惠州、三水、茂名等大小晚白垩世红层盆地,含恐龙蛋地层大致可划分为:早期含圆形蛋层,仅见于三水盆地;中期圆形蛋—长形蛋层,见于三水、河源、惠州、白渡等盆地;晚期含巨形蛋—椭圆形蛋—长形蛋层,见于南雄、茂名盆地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7 ]
  • 塔里木盆地北缘晚三叠世孢粉组合及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刘兆生

    Dictyophylidites-Aratrisporites-Parataeniaesporites组合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和塔里奇克组内,上亚组合属于晚三叠世晚期。根据孢粉组合将塔里木盆地北缘三叠系-侏罗系的界线划在塔里奇克组与阿合组之间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4 ]
  • 影像地层学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

    刘登忠,朱利东

    影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遥感图像记录的岩石地层反射(辐射)波谱差异构成的影像特征来进行地层研究。它以多重地层划分为指导,通过影像界面识别、地层接触关系分析、岩相识别、影像剖面结构分析、地层格架解译等影像地层学研究方法,达到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目的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0 ]
  • 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亚段层序地层学研究

    胡受权,郭文平,颜其彬,刘树根,童崇光

    根据陆相层序在地震剖面及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和在岩石矿物学方面的旋回性特征,采用沉积旋回分析技术及Fischer图解法,将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段上亚段划分为3个陆相层序,其沉积体系呈现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空间配置关系。在这3个陆相层序中共发育小层序组13个,其中可识别的小层序达50余个。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3个陆相层序发育的共同特点,在连井剖面层序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编制了研究区目的层段的陆相层序地层等时框架模式。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36 ]
  • 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疑源类组合

    李军,王怿

    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疑源类被划分为4个组合,自下而上分别为Peteinosphaeridium-Baltisphaeridium组合,Baltisphaerosum-Dichotisphaera组合,Navifusa-Ordovicidium组合及Dactylofusa-Leiosphaeridia组合。下部3个组合产于中奥陶统,代表台地—台缘斜坡相环境,最上部1个组合产于上奥陶统,代表滨海相或陆源碎屑浊积岩沉积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0 ]
  •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Griesbachian期旋回地层研究

    童金南,殷鸿福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Griesbachian期地层由一系列多级泥—灰岩层束旋回所组成,层束的结构型式和空间叠置关系是层序地层中层序和体系域识别和区分的良好标志。旋回层束中碳酸盐岩含量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其形成机制与米兰柯维奇天文气候周期密切相关,从而将地层研究的分辨率提高到了万年级(104年)。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36 ]
  • 浙江中生代晚期火山—沉积岩系层序和时代

    俞云文,徐步台

    浙江中生代晚期火山—沉积地层由上、下两个岩系组成,上岩系包括横山组、永康群、衢江群及天台群,下岩系包括建德群和磨石山群。这两个岩系的同位素年龄范围分别在110~90Ma和135~120Ma。根据同位素地质年代结合该区火山—沉积地层的古地磁和古生物研究资料,我们提出上岩系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下岩系为早白垩世早期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1 ] |[阅读次数:374 ]
  • 关于珠江口盆地BY7-1-1井上、下第三系界线的讨论

    雷作淇

    根据多门类古生物(钙质超微、浮游有孔虫、沟鞭藻和孢粉化石)的研究结果,证明珠江口盆地最南部的BY7-1-1井珠海组时代归属晚渐新世无疑,因而证实秦国权(1992)所定、并由此推论到整个盆地的早中新世“珠海组”界线及时代应予修正。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9 ]
  • 下扬子区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

    杜小弟,黄志诚,陈智娜,刘家润

    针对研究区钻及二叠系的井甚少,现有的几条地震剖面质量欠佳的状况,采用露头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在8条主干剖面、数十条辅助剖面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二叠系划分为11个Ⅲ级层序(栖霞阶为3个层序,茅口阶为3个层序,吴家坪阶为3个层序和长兴阶为2个层序)。以具区域性分布的生物化石带为主,辅以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垂向相序特点及地质事件,对研究区二叠系进行详细区域层序对比,总结了二叠系层序特点。

    1999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