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 初论造山带古地理学

    吴根耀

    造山带古地理学属构造古地理学 ,是造山带地层学的姐妹学科 ,其核心是活动论构造观。简述了造山带古地理学的形成和内涵 ,重点讨论了地质记录已发生移位、歪曲和混杂的造山带地区 (或经造山作用改造的克拉通地区 )正确地进行构造—古地理重建的三个问题 :一是不能用“将今论古”的方法恢复地史期间的隆起区和堆积区 ,地史期间的物源区并非一成不变 ,要充分认识物源供应的多样性和多重性 ;二是沉积相带的展布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基底构造格局控制 ,要特别重视边缘相及其物源区的研究 ;三是辨析原生沉积盆地与构造盆地 ,对盆地进行正确的构造复位是古地理重建的基础。

    2003年02期 81-9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29 ]
  • 藏南岗巴—定日地区始新世微体化石与特提斯的消亡

    李国彪,万晓樵

    印度与亚洲板块之间的碰撞也许是自中生代末期以来所发生的意义最为深远的构造事件 ,但目前对于碰撞的起始时间尤其是陆间海相沉积最终消亡的时间的把握仍十分不确定。西藏特提斯晚期演化史的研究及其封闭时间的确定 ,可为印度与亚洲碰撞发生过程的研究提供极为重要的直接性的依据。藏南地区发育着西藏地区最晚期的海相沉积 ,岗巴—定日地区曾是西藏特提斯演化晚期——残留海盆的居留地 ,可提供关于西藏特提斯演化晚期及其最终封闭时间的良好信息。对岗巴—定日地区内始新世地层剖面作了极为详细的研究工作 ,发现并鉴定了数量较为丰富的微体化石 ,在此基础上对西藏特提斯晚期沉积环境的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认为岗巴地区遮普惹组砂页岩段的时代与定日遮普惹组砂页岩段的时代相同或略晚于后者 ,两者基本上属同期异相沉积 ,含相同的浮游有孔虫 Morozovella spinulosa- Acarinina bullbrooki组合 ;藏南最高海相层——遮普惹组砂页岩段顶部的时代应为晚始新世 Priabonian早期 ,它代表着西藏—特提斯海在藏南最终消亡的时间。

    2003年02期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32 ]
  • 论上扬子区南部中奥陶统大沙坝组

    詹仁斌,程金辉

    中奥陶统上部大沙坝组的命名地点在四川长宁双河附近 ,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 ,夹钙质结核和灰岩透镜体 ,分布在川东南的长宁—兴文—叙永—古蔺一带 ,其中笔石和壳相化石经常交互出现 ,均比较丰富 ;笔石动物属于上层下垂对笔石动物群 ( Didymograptus artus Fauna) ,据此 ,大沙坝组的地层时代可定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 (相当于兰维恩期 ) ;腕足动物可称作 Saucrorthis- Parisorthis动物群。大沙坝组的岩性和其中所含的动物群均明显有别于在黔北和黔东北广泛分布的、大致同期的以钙质泥岩和钙质粉砂岩为主的十字铺组。四川北部平武县水柏乡的中元古代大沙坝组 ,由于命名在后 ,应予以废弃。

    2003年02期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0 ]
  • 大别造山带北缘石炭系胡油坊组砾石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李双应,李任伟,岳书仓,王道轩,刘因,孟庆任,金福全

    大别造山带北缘晚石炭世胡油坊组内含有一套岩块砾岩层 ,砾石主要由绿片岩相的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和千枚岩组成 ,其次有变余砂岩和碳酸盐岩等。Rb- Sr同位素测定表明 ,绿片岩相砾石经历了晚元古代末期和晚古生代两期变质事件 ,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5 6 5± 30 Ma和 30 7Ma。变质岩砾石不是来源于佛子岭群或信阳群 ,而可能来自于扬子陆块的中、晚元古代地层。砾石以及古生物的证据还表明 ,大别山在古生代时存在一个主要由扬子陆块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和中、晚元古代变质岩组成的构造剥露区 ,不存在一个大别山古岛弧。

    2003年02期 116-12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2 ]
  • 新千年的古生代孢粉学——记CIMP里尔大会

    李军 ,朱怀诚

    2003年02期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系旋回地层的初步研究

    姚益民,付国斌,徐道一,秦俭,姚盛

    应用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系 4口井 7个组的伽玛测井资料 ,进行高分辨率旋回地层的研究。结果表明 :依据412 .9ka的偏心率旋回 ,7个组旋回堆积速率 ( AR)的平均值为 0 .15 2 9m/ka,它与北美东部上三叠统 4个组合的Mc L aughlin旋回 AR平均值 0 .16 39m/ka相接近。本区与准噶尔盆地郝家沟八道湾组的野外剖面旋回地层对比 ,两者的优势旋回量度时间大体一致。吐哈盆地侏罗纪地层中在大约 3~ 10 m厚度、相当 2 0~ 6 0 ka时间的范围内有小规模的气候变化 ;而在 5 0~ 75 m厚度、约相当 10 0和 42 0 ka的时间中 ,又会出现较大的气候变化。

    2003年02期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31 ]
  •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上三叠统巴贡组沉积特征及菊石生物群

    牛志军,徐光洪,马丽艳

    上三叠统巴贡组分布于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南北两侧 ,南部靠近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 ,沉积环境为三角洲至浅海相 ,陆源物资供应丰富 ,以砂岩沉积为主 ,地层厚度大。北部雀莫错一带沉积环境为陆棚相 ,陆源物资供应相对较少 ,以泥质岩、灰岩沉积为主 ,生物丰富 ,沉积古地理格局显示出南浅北深的特点。在雀莫错一带采集了大量的菊石化石 ,建立 N odotibetitescf.nodosus- Paratibetitescf.wheeleri组合 ,生物组合所反映的地质时代为诺利早—中期 ,与藏南珠穆朗玛峰地区、藏北唐古拉山地区及青海玉树地区同期地层中的菊石生物群可以很好对比。

    2003年02期 129-133+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2 ]
  • 太原西山上二叠统陆相地层的磁组构学研究

    刘育燕,朱宗敏,林文姣,邓胜徽,刘本培,桂仁菊,郑宏瑞

    对太原西山剖面上石盒子组 1段至孙家沟组的 111块定向标本所进行的磁组构学研究表明 ,其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的主体特征为 :磁化率介于 2 0 0— 35 0 ( 10 - 6 SI)之间 ;各向异性度≥ 1.0 3,各向异性明显 ;压扁率 >1,磁化率各向异性数值椭球呈弱压扁型 ;磁面理度 >磁线理度 ,磁面理发育 ;磁面理倾角∠ 2 4°,倾向多变 ,但沿纵向具向南趋势 ;磁面理置信角∠ 2 5°。上述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的沉积地层学意义为 :自上石盒子组 1段至孙家沟组 ,沉积相为水流方向自由迂回摆动的曲流河相 ,沉积环境为地势平坦的冲积平原 ;孙家沟组成岩之末 ,地形略呈北高南低之势 ,当时最近的海岸线位于太原之南。

    2003年02期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 东北依兰—伊通地堑方正断陷方正组的建立及其意义

    黄清华,杨建国,孔惠

    依兰—伊通地堑方正断陷方参 2井 2 10 4.0— 3 45 0 .0 m井段为一套红色碎屑岩 ,产有孢粉化石 Cicatrico-sisporites,Lygodiumsporites,Appendicisporites,Concavissimisporites,Gleicheniidites,Cyathidites,Cibotiumspora,Foraminisporis,Taxodiaceaepollenites,Inaperturopollenites,Triporopollenites和 Tricolporopollenites等。依据岩性及孢粉资料 ,在方正断陷建立方正组 ,并认为方正组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赛诺曼期。通过与邻区松辽盆地泉头组、阜新盆地孙家湾组、延吉盆地龙井组等对比 ,认为东北地区这一套红层沉积具有广泛分布的特点 ,它是干热气候事件的产物。

    2003年02期 138-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36 ]
  •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南京建立

    朱怀诚 ,詹仁斌 ,张海春

    2003年02期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皖北新元古代望山组震积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分析

    贾志海,洪天求,郑文武,李双应

    皖北望山组碳酸盐岩中含有大量液化碳酸盐脉、液化变形、角砾岩等震积岩特征 ,是皖北新元古代地层中含震积岩的重要层位。根据震积岩的特征及其在剖面上的分布将望山组沉积期的地震活动分为三期 ;依据对该组碳酸盐岩的沉积特点的分析认为望山组沉积期的地震活动发生在浅海环境中。这些地震活动与新元古代华北板块内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2003年02期 146-149+158-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49 ]
  • 西南地区早—中二叠世玥类复合标准序列的建立及初步研究

    殷小龙,杨湘宁,朱李鸣,史宇坤

    利用西南地区 10条石炭系—二叠系剖面上的类分布建立了该地区早—中二叠世类复合标准序列( CSS) ,总结了类 6 8属 6 32种在该地区的分布延限。根据类物种在复合标准序列上的分布规律 ,阐述了这一时期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西南地区类物种分异度在早—中二叠世变化显著 ,共经历过三次快速增长时期 ,分别与假希瓦格亚科、米斯亚科及新希瓦格科的辐射演化有关 ;而物种分异度的两次大幅度下降则分别反映了早二叠世的动物群更替事件及中二叠世集群灭绝事件对本地区类动物的影响。

    2003年02期 15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5 ]
  • 全国地层委员会“南华系候选层型剖面野外现场研讨会”会议纪要

    2003年02期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