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磊;李凤杰;申玉山;林洪;杨豫川;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路乐河和西岔沟剖面新近系沉积的详细分析,发现柴达木盆地新近纪发育典型的湖相风暴岩沉积。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风暴侵蚀构造、风暴撕裂构造、风暴浪构造以及及风暴期后快速沉积构造等,包括渠铸型构造、冲刷面构造、泥砾、丘状交错层理、洼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粒序层理等构造类型。根据风暴岩序列的规模、丘状交错层理的波长大小等因素分析柴达木盆地新近系上干柴沟组风暴的规模明显强于下油砂山组。上干柴沟组与下油砂山组之间古风暴强度的变化说明柴达木盆地在该时期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古气候转型事件,与青藏高原整体初次隆升时间有较好的响应关系。风暴岩的发现,对于分析柴达木盆地新近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及板块的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青藏高原的隆升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开辟了新途径。
2013年01期 v.37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1 ] - 谢从瑞;校培喜;杨忠智;曹宣铎;胡云绪;
甘肃龙首山地区的韩母山群包括下部的烧火筒沟组和上部的草大坂组。对于草大坂组的时代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其岩性主张置于寒武系,另一种观点是因其下部含冰碛砾岩主张置于震旦系。最近在金川黑沟一带的韩母山群的草大坂组中采到许多海百合茎、海绵骨针及瓶筐石化石,基本可以确定草大坂组是一个寒武纪—早奥陶世的地层单位,而非震旦纪地层。震旦纪的烧火筒沟组的冰碛砾岩沉积特征明显,区域上可与贺兰山一带的正目观组相对比。
2013年01期 v.37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57 ] - 姜营海;任世霞;王鹏;杨书逸;吕宗伦;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是青海油田的主要产油区,该区第三纪地层对比划分一直没有统一,从而导致区域性勘探难度增加,影响该区的勘探进程和生产工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综合运用岩性、电性、古生物和地震等资料,通过对研究区单井资料的分析和对区域地层特征的研究,得出了柴西南区各地层层序内部特征与层序界面特征,从而建立了柴西南区统一的地层对比与划分标准。
2013年01期 v.37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5 ] - 王平;张志升;孟海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岩石地层学和含油气层系划分的研究已愈百年。虽研究者众多,却观点不一。为了油田的准确、高效开发,同一区域内同一套岩石地层的含油气层系划分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岩石地层的划分是含油气层系划分的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内中—晚三叠世形成的一套河—湖相沉积物的延长群含油气层系,由十个油层组(长1~长10)二级单位组成,其中长2油层组可分作3个油层段(长12~长32)。长12油层段又可进一步地细分、厘定为3个复(油)层和若干个单(油)层。
2013年01期 v.37 6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7 ]
- 周志澄;罗辉;祝幼华;蔡华伟;许波;陈金华;赵媛瑗;
四川广安谢家槽剖面下三叠统夜郎组和嘉陵江组中含有扁平砾石灰岩、蠕虫状灰岩、叠层石、层纹状灰岩、薄层泥晶灰岩、条带状灰岩和水平分布的遗迹化石等类型丰富的时错相沉积,由下至上时错相沉积呈现出逐渐减弱的总趋势。早三叠世晚期,时错相沉积从正常海洋环境沉积中退出,只是出现在高压力环境的沉积物中。时错相沉积的这种时空分布和发育程度的变化,反映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复苏的历程。
2013年01期 v.37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3 ] - 罗辉;周志澄;蔡华伟;祝幼华;王志浩;陈金华;许波;杨昊;陈慧慧;陈迪舒;
由于在川西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的白云岩中一直没有找到可靠的生物化石,长期以来,白云岩就成为划分该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的标志。严格来说,这是一条岩石地层界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地层界线。在对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进行详细的生物地层和沉积相研究时,在二叠纪长兴组珊瑚层以上的灰质白云岩中发现了微生物岩层并在其中首次找到了牙形刺H.parvus和灾难种有孔虫化石,从而为我们精确划分川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的界线生物地层及确定该地区白云岩与微生物岩的时代及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化石依据。沉积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从晚二叠世长兴组顶部至早三叠世飞仙关组中下部的沉积历史。
2013年01期 v.37 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0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0 ] - 李建星;岳乐平;刘池洋;王晓勇;李国放;
裂变径迹研究显示中新世早期(23±3Ma)现今吕梁山及周缘地区发生了一次整体性快速隆升。中新世晚期(约8Ma前),吕梁山前、鄂尔多斯盆地及东部宁武—沁水盆地结束了长期剥蚀历史,开始广泛接受新生代沉积。沉积物的垂向叠置关系及横向展布特征显示:8.35~6.7Ma为吕梁山快速差异隆升期,在山前(东西两侧)堆积了冲积扇相芦子沟组砾岩层,暗示了吕梁山已经地貌上成山;与此同时地势相对平坦且摆脱地表水流影响的鄂尔多斯盆地广泛堆积了风尘堆积—红黏土(保德组)。中新世晚期—早更新世早期(6.7~1.8Ma),吕梁山西部山前及鄂尔多斯地区整体缓慢隆升,堆积了新近纪保德组上部、静乐组红黏土及早更新世午城组黄土—古土壤序列。受西部六盘山快速抬升作用影响,鄂尔多斯西部抬升速率略高于东部,于早更新世中期(1.8~1.4Ma)形成现今西高东低的地势格局和南北向晋陕谷地,进而黄河及其支流顺流而下。中更新世以来,鄂尔多斯地区沉积与抬升并重,最终形成现今黄土高原。吕梁山以东的沁水盆地中新世演化史与西部相似,上新世起盆地开始断陷,汾河地堑开始形成。断陷一直持续到早更新世,自下而上依次沉积了下土河组、小白组、大沟组、木瓜组湖相地层,盆地边缘则持续抬升堆积了静乐组和午城组风成堆积。中更新世以来,断陷结束,盆地整体抬升。
2013年01期 v.37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4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43 ] - 齐永安;孙长彦;王敏;李妲;代明月;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是一套167m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出露连续且完整,发育以微生物岩主导和以后生动物扰动灰岩主导的两种米级旋回类型。通过对米级旋回的演化及其沉积学和古遗迹学特征分析,张夏组自下而上由以微生物岩主导的米级旋回逐渐让位于以后生动物扰动灰岩主导的米级旋回;沉积体系由无鲕粒滩的碳酸盐岩台地逐渐向发育厚层鲕粒滩的碳酸盐岩台地演化;沉积环境从潮下低能深水演变为开阔台地,并逐渐变浅形成鲕粒滩、局限台地;沉积岩类型从叠层石、凝块石灰岩等微生物岩逐渐变化为生物碎屑灰岩、生物扰动灰岩和含生物扰动鲕粒灰岩。
2013年01期 v.37 10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4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9 ] - 彭博;李国蓉;沈忠民;尚久靖;何金海;李小刚;
上二叠统长兴组分别与飞仙关组、吴家坪组整合接触,在元坝地区为一套稳定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有利于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通过地震地层学方法、岩石岩相地层学方法以及Daubechies小波分析方法对元坝地区长兴组层序界面、体系域进行识别及特征研究,共划分出2个Ⅲ级层序(旋回)。进一步在单井上进行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划分及对比,通过岩石学及Daubechies小波方法解释结果可知db5曲线,由此识别出的36个旋回与人工解释的米兰科维奇旋回良好对应。将解释结果绘制Fischer图解,进一步对所得图解进行元坝地区长兴组地层可容空间演化特征分析,再次证实元坝地区长兴组存在的2次可容空间周期变化。最后以本实例为基础对Fischer图解形态特性、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2013年01期 v.37 11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0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2 ] - 欧阳舒;
自从基因学说—骤变主义、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史上发生多次大灭绝—大复苏等学说兴起后,达尔文的渐变论和物竞天择学说更受非议,甚至出现了全盘否定达尔文进化论的书文,譬如著名学者许靖华先生。达尔文的学说确有这样那样的片面性,但批评应取历史主义态度,对前人不必如此苛求,因而为之做了某些辩护;同时认为生物进化同宗殊途,进化的动力和机制,无论是必然/偶然、内因/外因,遗传/变异,渐变/质变,均变/骤变(突变)或灾变,大灭绝/大复苏,物竞天择/天促物进,生存竞争/协同演化或共存共荣,适者生存/幸运者生存,自然选择/用进废退,宏演化/微演化,在生物和大的生态系统演化中,它们不都是有此无彼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都含或多或少的部分真理,任何单一的演化模式都解释不了如此精彩纷呈、奇妙无比的生物世界。
2013年01期 v.37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 ]
- 唐兰;陈旭;杨杰;杨兴莲;丛培允;杨显峰;王欣;张举;宋妍妍;陈中阳;侯旭东;张琳娜;孙海静;
桂北兴安发育有一套奥陶系至志留系底部的含笔石浅变质的碎屑岩地层,自下而上可分成3个岩石地层单元,即升坪组(下部),黄隘组(中部)和田岭口组(上部)。这些地层的笔石自下而上可分为奥陶系Corymbograp-tus cf.balticus层,Expansograptus hirundo带,Exigraptus clavus-Undulograptus austrodentatus带,Didymogra-ptus artus带,Dicellograptus sextans带,Leptograptus flaccidus trentonensis层,Dicellograptus elegans层,Dicel-lograptus ornatus带,Appendispinograptus venustus层及志留系底部的Neodiplograptus modestus层。
2013年01期 v.3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9 ] - 张举;张元动;宋妍妍;
红石崖组是分布于滇东和川西南地区的一套红色的奥陶纪粗碎屑沉积地层,含笔石、几丁虫和疑源类等化石,过去通常认为其时代为阿仑尼格期(大致相当于当前国际划分的弗洛期和大坪期)。通过对云南禄劝桂花箐水库岸边、禄劝六江和昆明二村红石崖3条剖面的红石崖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化石采集,获得了大量笔石标本,鉴定出了2属15种。根据滇东地区红石崖组的笔石动物群,建立Corymbograptus varicosus笔石带,通过与国内外相关笔石动物群的对比分析,该带可与我国黔北地区的Acrograptus filiformis带、英国湖区的Corymbograptus varicosus带以及阿根廷西北部Acoite组的"Baltograptus deflexus带"进行较好对比,其时代应为早奥陶世弗洛期早中期。据此,红石崖组与其上的巧家组之间很可能缺失大坪期地层。
2013年01期 v.37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8 ] - 邢光福;郑剑波;沈加林;江茂求;钱迈平;姜杨;靳国栋;段政;
福建省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以典型的年青期丹霞地貌为其地质特色,丹霞地貌由晚白垩世沙县组和崇安组红层构成。考察确认在金湖风洞一带的崇安组红层底部含较厚的流纹质火山岩夹层,这在福建全省境内是唯一的,从而为确定丹霞红层的准确时代提供了可能。研究表明,崇安组底部的火山岩由两次流纹质岩浆爆发性喷发形成,测得其锆石LAICP-MSU-Pb法年龄为98.52±0.96Ma,说明丹霞红层主体的形成时代为早、晚白垩世之交,而非以往认为的晚白垩世中—晚期,因此对华南丹霞红层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背景应重新审视,这一新认识对国内其他以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地质公园也同样有参考价值。
2013年01期 v.37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3 ] - 申银民;李越;孙玉善;谭泽金;凌东明;潘振中;程明;
塔里木板块轮南井区三叠系为典型的克拉通内凹陷盆地型陆相碎屑岩,主要由湖泊和三角洲沉积体系构成产油层系。层序单元的划分对比是岩性油气藏圈定的核心技术,以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为依据建立井震合一的层序地层格架,所划分的3个层序8个体系域控制了三套区域性和多套局部性储盖组合。区域性储盖组合以层序为单元,层序下部的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砂岩组成区域性储层,上部高位体系域的湖相和三角洲相泥岩为区域性盖层,以构造圈闭为主;局部性储盖组合以体系域为单元,由同一体系域的砂岩和邻近泥岩组成,以岩性圈闭为主。结合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可划定新的岩性地层圈闭,高位体系域期和湖侵体系域中发育的局部性储盖组合是岩性地层圈闭勘探的重点。
2013年01期 v.37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3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6 ] - 徐永;岳乐平;李建星;王建其;孙勃;孙蕗;张佳音;马冀;
吕梁山西麓中上新世的一套厚层红黏土层记录了吕梁山前盆地的演化和吕梁山新近纪的隆升。山前不同的构造部位,各异的古地貌特征导致红黏土的堆积特征差别较大,柳林复兴地区黏土层的下部常含有数层化石层和薄厚不等的砾石层。本文对复兴地区的红黏土进行了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得出了复兴地区红黏土及所含砾石层和化石层的古地磁年龄,并通过野外沉积特征以及粒度等指标探讨了复兴地区红黏土的形成过程。岩石磁学结果表明,红黏土中特征剩磁的载体为磁铁矿和赤铁矿。古地磁和生物化石显示复兴剖面的年龄为7.1~2.6Ma。其中所含厚层砾石层的古地磁年龄约为5.2Ma。两层化石层的年龄分别为~6.8Ma和~7.1Ma。剖面野外沉积特征和粒度变化显示柳林复兴地区红黏土堆积初期有水流作用的参与。
2013年01期 v.37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1 ] - 盛青怡;郑全锋;吴祥和;张燚强;王向东;
石炭纪—二叠纪旋回层是由晚古生代冈瓦纳冰川的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而造成的海进—海退循环沉积的层序,出现在全球尤其是北半球的很多地区。根据岩石微相和沉积构造特征,安徽巢湖凤凰山石炭系和州组,可识别出5个海进—海退沉积序列;根据和州组中有孔虫的分布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5个有孔虫带,确定其地质年代是从维宪期晚期到巴什基尔期早期。这5个海进—海退沉积旋回,与华南其他地区和欧美地区的同时代地层中出现的大的海进—海退事件基本一致。
2013年01期 v.37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