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论文摘要

  • GBDB数据库在定量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侯旭东;樊隽轩;陈清;

    <正>地层记录中保存着大量可用于建立地质时间标尺和对不同地点进行地层对比的事件数据,如化石属种的出现和消失、特殊生物群落的产出、地磁极性倒转、海洋水体化学性质的变化以及火山灰层等特殊地质事件。地层学研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立起所有这些事件的全球性的完整序列,这项工作无疑会涉及超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运算,如果没有现代数据库和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仅靠人工的方法来完成这一工作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数值算法的定量地层对比软件能够对成百上千条剖面地点中采集到的数"千"数量级的事件数据进行排序和校准,从而使得建立高分辨率的时间标

    2013年04期 v.37 561-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 ]
  • 论全国大地构造图编图中的地层格架建立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张克信;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冯益民;李锦轶;张智勇;何卫红;邢光福;郝国杰;王永和;尹福光;赵小明;

    <正>国土资源部在2006~2013年的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工作中,为从全国层面揭示成矿地质背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全国力量运用新的大地构造观进行了新一轮的全国大地构造图(比例尺1:250万)编图,这里简要论述和介绍本次全国大地构造图编图中关于地层格架建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新的大地构造观建立全国地层格架的指导思想是:以板块构造理论和大陆动力学思维为指导,运用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以多岛弧盆系观点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过程中地壳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等大地构造环境过程的地层建造序列与格架,并与成矿构造环境时空演化密切关联,从洋陆转换、盆—山耦合、大陆陆内演化过程中的大地构造环境理解

    2013年04期 v.37 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4 ]
  • 构造作用与地层沉积(堆积)及其改造

    许洪才;张运强;陈超;

    <正>构造作用与地层沉积及其改造十分密切,导致其作用的动力来源无外乎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二者的作用导致了地层的形成及其改造。内力地质作用导致的构造作用与地层的沉积(堆积)及其改造,主要是地球不均衡内力作用致使壳、幔物质局部熔融,形成的熔浆(岩浆)沿断裂或壳幔构造活动带喷溢到地表,形成了火山地层,或堆积到(盆地)水体中形成了火山—沉积地层。由于内力作用的阶段性、节律性,导致了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的阶段性、节律性,因此产生了堆积(沉积)物质的间断性,进而导致了火山地层或火山—沉积地层的形成具有韵律性、旋回性,以及地层接触关系呈现喷发不整合、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这

    2013年04期 v.37 564-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7 ]
  • 浅谈地质体层与块的划分

    许洪才;张德生;姚宝刚;张艺馨;

    <正>地质作用始终贯穿在漫长的地球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包括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由于受物质本身组成、形成条件及其温度、压力和浓度等的制约,以及分异作用(包括重力分异作用)、均衡作用的制约,因而形成了众多的地质体,包括层状地质体和块状地质体。层状地质体主要是外力地质作用(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当然也有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侵入作用、火山喷发作用)形成大型的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火山层状体或火山地层。块状地质体主要是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深成、中成、浅成乃至超浅成侵入体。

    2013年04期 v.37 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 ]
  • 论基本层序

    张雄华;赵志刚;黄兴;杨兵;

    <正>基本层序,也称基本地层单元,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一般在露头范围内能观测到的、按某种规律叠覆的、代表一定地层间隔发育特点的单层岩石分层或多层岩石组合,它是地史时期沉积物和沉积作用过程中自然记录的最小地层综合体,通常代表同一环境或亚环境沉积产物的规律组合,一般上下都被明显的沉积界面分开。基本层序在岩石地层划分中非常重要,是岩石地层单位、尤其是段、层的重要划分依据,1/5万及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中均对基本层序的调查有明确的规定。由于目前对基本层序的认识还不很统一,划分出的基本层序有一些的差异。

    2013年04期 v.37 56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6 ]
  • 稳定同位素地层学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王伟;王文倩;

    <正>1稳定同位素地层学研究进展稳定同位素地层学是利用碳、氧、硫、锶等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在地层中的变化特征来研究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以及研究相应时代的古生态、古地理、古构造等领域。这些变化特征通常指某一沉积体系不同沉积序列中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一般指全球一致性数值或全球同步变化趋势、区域性、沉积相或环境特殊指标等。例如由于和全球气候变化事件间的关系,地层中的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已经成为中新生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指标和依据。鉴于沉积物中的氧同位素组成较易受到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一般不用于古生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而是用碳或锶同位素组成等在地层中的变化特征或规律进行

    2013年04期 v.37 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 ]
  • 锶同位素地层学

    王文倩;王伟;

    <正>随着锶同位素研究的深入和在海相地层学中的广泛应用,锶同位素地层学已经成为地层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锶同位素地层学方法具有其他地层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锶同位素不会因为压力、温度、微生物的作用而产生分馏,当海相同生矿物形成的时候,它们从海水中获得锶,不会引起锶同位素组成(87Sr/86Sr)的变化,因此不同的海相同生碳酸盐矿物具有一致的锶同位素组成,它们能够记录地质历史中原始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鉴于锶在海水中的滞留时间(约为106a)远长于海水的混合时间(103a),因而在任一时刻全球范围的内海水锶同位素组成被认为是一致的,反映了海洋长周期的独特的变化趋势,

    2013年04期 v.37 56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2 ]
  • 微生物对海相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的影响

    王文倩;王伟;

    <正>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二叠纪末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地质事件,如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生物大灭绝、广泛的火山喷发、海平面变化、联合古大陆解体等。该地质时期的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研究者从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特别是同位素地层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等多个方面对灭绝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与整个碳循环密不可分的碳同位素在地史时期的变化特点引起了多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一些学者认为在解释生物灭绝、地层对比方面,其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综合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碳同位素变化在最大最小值、碳同位素发生剧烈变化与生物界线的位置先

    2013年04期 v.37 567-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古人类遗址断代误区

    卫奇;

    <正>化石人类和旧石器时代考古断代,地层是重要依据,过去的地层古生物学方法是如此,现在的物理化学方法也不能例外。沉积学指明,地表沉积的任何一段,沉积物的堆积和冲刷是相交替的,不存在绝对完全沉积的地层剖面。在露头剖面中看到的岩层,其堆积时期往往要比其间断的时期短得无可比拟,也就是说,一段地层与其形成的时间相互对应不是全等量值的,该地层只是该时间段中很短时间的堆积。陆相地层,尤其是含化石人类和旧石器的地层,不间断的等速堆积仅仅表现在局部范围非常有限的厚度上。

    2013年04期 v.37 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 ]

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论文摘要_新生界

  • 我国东部及沿海平原第四纪地层学基本问题

    王强;肖国强;

    <正>我国东部平原和沿海平原是"源到汇"过程中陆源碎屑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更是海陆对比中的重要内容。北自下辽河平原,南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无论是浅覆盖区还是深覆盖区,各省市第四纪地层单元皆依钻孔资料建立。自1977年开始,各地区区域地层表、区域地质志陆续出版,及至1990年代《全国地层典第四系》编写,已经发现各地各自在东部平原及滨海平原建立地层单元的做法,阻碍跨省市图件综合地层表的编制。三十年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间断地层学、气候地层学等学科

    2013年04期 v.37 568-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8 ]
  • 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第四系划分方案的讨论

    闵隆瑞;迟振卿;王永;杨劲松;朱关祥;

    <正>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内,发育一套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出露厚度大、连续性好、生物化石丰富,并含有珍贵的古人类遗迹,受到中外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的特别关注。1924年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G.B.Barbour)将盆地内泥河湾村附近的第四纪灰绿色河湖相地层命名为"泥河湾层"。1948年后,我国地质学家一致同意将"泥河湾层"定为华北早更新世标准地层。但由于"泥河湾层"相变十分复杂,厚度变化较大,对其地层的划分,不同作者提出不同的划分方案。组名的应用亦十分混乱。鉴于泥河湾盆地的第四纪地层是我国北方标准地层,很有必要重新厘定泥河湾盆地的岩石地层单位,使之更好地进行区域性对比。

    2013年04期 v.37 569-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1 ]
  • 台湾澎湖列岛新近纪火山岩系的分布及其沉积夹层的生物地层学意义

    王伟铭;

    <正>澎湖群岛位于我国台湾岛和大陆之间的台湾海峡中央,在台湾海峡位置偏南,距离台湾本岛最短距离约25海里,西与福建沿岸相距约80海里,由100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和岩礁所组成,分布在东西宽约40km、南北长约70km的海面上。最北端为目斗屿,最南端为七美屿,最东端为查母屿,最西端为花屿。陆地之总面积约为127km2,其中以澎湖本岛、白沙岛和西屿(渔翁岛)最大,占群岛总面积的80%以上。除花屿由安山岩组成外,其余各岛屿均由玄武岩、沉积夹层岩、凝灰岩与火山碎屑岩构成,分布十分广泛,保留完整,是台湾西部火山区的代表。澎湖玄武岩的钾氬定年和动物化石资料表明岛上火山活动约自17 Ma开始,而至8 Ma停止,以10~14 Ma为最盛期。

    2013年04期 v.37 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

    张克信;王国灿;徐亚东;骆满生;季军良;肖国桥;王岸;宋博文;梁银平;江尚松;曹凯;陈奋宁;陈锐明;杨永锋;

    <正>青藏高原于新生代初全面完成了特提斯洋陆转换,成为统一的陆块,步入陆内演化阶段。青藏高原新生代演化的最重大事件是陆内强烈造山作用与高原强烈地隆升作用。新生代高原大规模陆内造山和隆升驱动的沉积建造,与前新生代的特提斯多岛弧盆演化体系的地层建造格架大不相同.因此,在盆山耦合与高原隆升—沉积响应的思想指导下,识别出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层发育的盆地共98个。据98个盆地的地层发育特点,划分为南疆—西昆仑(I)、柴达木—祁连—西秦岭(II)、羌塘—川西(III)、扬子西缘(IV)和冈底斯—喜马拉雅—恒河(V)共5个地层区,进一步又细分为13个构造—地层分区。

    2013年04期 v.37 570-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2 ]
  • 南海北部西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生物地层研究进展——以LS33-1-1井为例

    刘新宇;张道军;左倩媚;罗威;

    <正>南海北部西区琼东南盆地自2010年开展深水区油气资源勘探至今,已完成了LS33-1-1井等5口井的钻探任务,揭开了南海北部深水勘探的新篇章。与以往浅水区(0~500m水深)取得的勘探成果和认识相比,深水区的油气资源勘探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最为基础的问题之一就是深水区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由于此前采集的深水区地震资料品质不高,陵水凹陷北部陆坡区存在地震反射的模糊带,影响了由浅水区向深水区的引层解释,因此高精度的生物地层研究在深水区地层划分对比工作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2013年04期 v.37 57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8 ]

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论文摘要_中生界

  • 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与年代地层综合标定

    黄清华;万晓樵;童英;

    <正>松辽盆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白垩纪亚洲古陆上发育的最大内陆含油气沉积盆地。盆地内充填了厚达9000m的白垩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河、湖相砂泥岩沉积建造。根据岩性和所含生物化石构成差异,盆地内白垩系划分为10个地层单元,自下而上分别为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盆地内白垩

    2013年04期 v.37 572-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 ]
  • 宁芜地区中生代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探讨

    许伟伟;陈火根;李向前;贾根;

    <正>宁芜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重要的成矿区之一。在成矿区带新一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根据可分性(基本单位根据岩石组合/岩石类型来划分、要有明显的岩性差异或标志岩层,考虑正常沉积岩系和火山岩系的差异)、可填性(考虑岩石组合/岩石类型的厚度或图面分布的大小,平面上或剖面上应可表达)、服务于地质找矿等原则,运用现代地层学和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将该地区中生代岩石地层划分了12个岩石地层单位(组),2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火山岩带和火山岩锥),34个填图单元(段)。建议将该地区燕山运动以来火山喷发岩系的龙王山旋回、大王山旋回所形成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划入白垩系,将白垩系的底界拟放在西横山组与北象山组之间。此外,与溧水、庐枞等长江中下游

    2013年04期 v.37 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8 ]
  • 梨树断陷层微体古生物特征

    鄢伟;

    <正>梨树断陷位于松辽盆地南部,对微体古生物特征的研究能为断陷地层划分对比提供重要依据。此次研究重点分析了2口井(SW110井和LS1井)的古生物特征,发现梨树地区白垩纪断陷层微体生物化石种类丰富,其中藻类5种属、蕨类植物孢子18种属、裸子植物花粉13种属、被子植物花粉2种属、介形虫类化石12种属。梨树断陷层划分为三个组,自下而上为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从沙河子组到登娄库组,蕨类植物逐渐减少,裸子植物花粉逐渐增多,被子植物花粉到登娄库时期才大量出现,因此被子植物花粉的富集能指示登娄库组。登娄库组处于亚普第期,孢粉组合为:棒纹粉属(Clavatipollenites)-桫椤孢属(Cyathidites)-克拉梭粉属(Classopollis)-苏铁粉属(Cycadopites),能与松辽盆地北部及安达地区登娄库组进行对比;

    2013年04期 v.37 573-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松辽盆地松科1井南孔晚白垩世藻类化石组合划分

    张翼翼;

    <正>中国拥有众多白垩纪陆相沉积湖盆,尤其是东北地区发育了以松辽盆地为主的大型白垩纪沉积盆地。该盆地是亚洲古陆上最大的白垩纪湖盆之一,是我国陆相白垩系发育最完整的地区。连续沉积的以富有机碳黑色页岩为主的砂泥碎屑岩建造,使得该区成为建立我国陆相地层格架的理想地区。对松辽盆地白垩系的研究围绕油田勘探与开发的需要已经做得较为深入,对盆地中陆相古生物的研究也已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完成了介形类和孢粉化石的系统描述;但对于建立可与全球标准对比的生物—年代地层格架,各界仍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利用松科1井南孔连续岩心资料,分析底栖轮藻和浮游沟鞭藻等

    2013年04期 v.37 574-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 ]
  • 亚洲东部非海相与海相早白垩世地层的对比和古地理意义

    沙金庚;

    <正>亚洲东部的下白垩统主要分布在与北东和北北东方向断裂带平行的拉张或断陷盆地里,并几乎全为非海相沉积,海相沉积仅限于中国东北角和台湾、俄罗斯远东西南部和日本的部分地区。根据非海相与海相,特别是软体动物化石的对比及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结果,中国东北、东部和南部,韩国东南部,日本西南部,蒙古东部,俄罗斯中阿穆尔和外贝加尔盆地,泰国东北部呵叻高原和南部半岛地区,老挝南部和越南中部的非海相早白垩世地层及其时代得到了对比和确定。中国东北东安镇组为晚Tithonian—早Valanginian期,含煤地层龙爪沟和鸡西群,盛产热河生物群/动物群的热河群的时代均为Hauterivian/

    2013年04期 v.37 576-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 ]
  • 中国侏罗纪—白垩纪叶肢介生物地层学及古地理区系

    李罡;

    <正>叶肢介是一种淡水甲壳类动物,个体一般在几毫米到两厘米之间。它的英文名叫clam shrimp,因为它的软体像虾,具有很多附肢,外裹一对几丁质壳瓣,形似蚌壳。叶肢介从泥盆纪开始出现,中生代时其演化中心从欧洲迁移到了东亚,侏罗纪和白垩纪时它们的分异和演化达到顶峰,新生代则进入衰亡阶段。叶肢介化石一般出现在陆相地层中,由于它数量多、演化快、分布广泛,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和邻近地区中生代非海相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大陆侏罗系和白垩系主要是陆相沉积,按古地理和生物地理区系,早、中侏罗世我国南北具有统一的叶肢介动物地理区系,如早侏罗世早期的白田坝古渔乡叶肢介动物群,早侏罗世晚期的东方似渔乡叶肢介动物群;中侏罗世早期的自流井真叶肢介动物群;从中侏罗世晚期开始南北开始分异,在南方西南湖群发育了古狭叶肢介群,在北方发育了中国瘤叶肢介群;到晚侏罗世南方西南湖群

    2013年04期 v.37 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 中国北方中生代土城子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新进展

    张运强;陈海燕;张晔卿;张计东;陈超;张立国;

    <正>1土城子组简介土城子组指介于髫髻山组和张家口组(或义县组)之间的一套陆相红色碎屑沉积岩系。以灰紫色、紫红色复成分砾岩、砾质粗砂岩、中细粒砂岩、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次之,少数盆地中该组上部夹流纹质火山岩及石膏层。林朝綮(1942)命名于辽宁省北票市土城子乡蓝旗东沟—下油坊沟,1957年长春地质学院正式称土城子组。燕山地区土城子组研究时间较早,该套地层先后被称之为"承德砾岩"(松泽勋,1937)、"土城子砾岩"(西田章一,1942)、"土木路组"、"长山峪组"、"土井子组"、"后城砾岩"、"万全红砂砾岩"和"后城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清理河北省岩石地层时

    2013年04期 v.37 57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7 ]
  • 宁芜地区侏罗系钟山组层序划分

    郭刚;贾根;徐士银;张祥云;赵增玉;

    <正>宁芜地区属下扬子地层分区(徐学思,1997),印支运动之后,早侏罗世该区广泛发育一套陆内河湖相沉积,钟山组(J1z)就是本区陆相沉积地层的典型代表。本区钟山组前人已做过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1986;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一分队,1986),但是开展层序地层研究尚属首次。选取了南京江宁公鸡山剖面和龙王殿剖面,对钟山组野外露头开展沉积相研究及层序地层初步划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下一步开展区域沉积体系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露头剖面整体表现为曲流河河床亚相砂岩夹砾岩与河漫亚相粉砂岩、泥岩组成的多个沉积旋回(图1),并且在河床滞留

    2013年04期 v.37 580-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藏北聂荣县中侏罗统巴通阶查吾拉组特征及地质意义

    李尚林;马伯永;王根厚;乔耿彪;罗彦军;张海迪;

    <正>查吾拉组是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建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建组剖面位于藏北聂荣县查吾拉乡,发育在滇藏地层大区羌南—保山地层区索县—左贡分区中,主要出露于查吾拉区等地,总体呈北西向展布。查吾拉组底部为灰色底砾岩,往上为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中下部杂色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粉细砂岩、泥晶灰岩、泥质泥晶灰岩和角砾状灰岩;中部为灰色介壳灰岩、泥质泥晶灰岩、泥晶灰岩、黑色钙质页岩和杂色粉细砂岩,夹和细砂岩透镜体;中上部为介壳鲕粒灰岩、鲕粒灰岩和鲕粒介壳灰岩与钙质页岩不等厚互层;上部为灰绿色粉细砂岩与紫红色粉细砂岩不等厚互层,夹杂色介壳灰岩和紫红色膏岩角

    2013年04期 v.37 58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中国陆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邓胜徽;卢远征;樊茹;李鑫;

    <正>2010年4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批准了将侏罗系底界的GSSP放在奥地利Kuhjoch剖面的提案,将侏罗系底,即赫塘阶的底界,定义为菊石Psiloceras spelae Guex的trolicum Hillebrandt&Krystyn亚种的首现面。在Kuhjoch剖面上,该界线所在岩性段产丰富的菊石、双壳类、腹足类、腕足类、棘皮类等大化石以及有孔虫、介形类、钙质超微和孢粉等微体化石。除了定义化石菊石trolicum亚种之外,十分重要的是该界线还有明确的有机碳同位素以及孢粉组合作为辅助标志,可作为海

    2013年04期 v.37 582-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7 ]
  • 四川盆地东缘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孢粉和有机碳同位素研究进展

    卢远征;李鑫;邓胜徽;樊茹;

    <正>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重要的天然气产层,备受地质界重视。该组在不同地区可进一步划分为4~8个岩性段,由于缺乏连续发育的海相化石,陆相化石演化速率较慢,地震波识别精度不够及受断层干扰等等问题,不同地区各段的对比关系是地质学界争论多年的疑难问题。笔者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下,开展了对此问题的综合研究,目前在盆地东缘宣汉七里峡、华蓥山观音溪和重庆万州龙驹坝等3条剖面取得了孢粉学和有机碳同位素方面的初步进展:

    2013年04期 v.37 584-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0 ]
  • 黔西滇东三叠纪水生爬行动物序列

    王立亭;

    <正>黔西滇东地区是我国三叠纪水生爬行动物分布最广、种类最多、数量最丰、保存最好、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现已发现鳍龙类、鱼龙类、海龙类、盾齿龙类、原龙类、初龙类、龙龟类、龟暼类等八大类,约三十个属种。1化石组合的划分依据水生爬行动物的地质分布及其组成特点,由下而上可划分为4个组合:1)宋氏清镇龙(Chinchenia sungi)-邓氏三桥龙(Sanqiaosaurus dengi)组合产于贵阳三桥、清镇红枫湖等地中三叠世关岭组第一段。组合分子单调,数量稀少。自上世纪60年代发现后,至今没有新发现。目前该组合仅有Chinchenia sungi,Sanqiaosaurus dengi两个属种。但在贞丰牛场、龙场

    2013年04期 v.37 585-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早三叠世生物—环境—年代地层研究

    童金南;

    <正>早三叠世是地球历史上十分特殊的时期。经历古、中生代之交的重大地质突变事件后,中生代初早三叠世的地球生物和环境呈现一种非同寻常的面貌。由于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使得地球生态系处于一种萧条状态,生物界以演化上的灾难生物和生态学上的机会生物为特色,占据着主要的生态领域。由于许多灾难生物和机会生物具有演化变异快、生态扩展能力强,加之这一时期由于生物迟缓复苏,生态竞争平缓,因此这些生物的区域和生态扩展范围广,因而产生大量具有重要地层意义的标准化石。在海相地层中,三叠纪初期最为普遍的是壳体薄而扁平的海扇类,它们虽然是一类与基底关系密切的底栖类

    2013年04期 v.37 586-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 ]

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论文摘要_古生界

  • 华南长兴全球界线层型煤山D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研究进展

    张克信;童金南;赖旭龙;何卫红;江海水;罗根民;

    <正>华南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是全球两个金钉子点位(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和全球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层型及点)所在剖面。煤山剖面上二叠统—下三叠统自下向上依次为龙潭组顶部、长兴组、殷坑组、和龙山组及南陵湖组下部。综合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煤山剖面牙形石研究成果,将该剖面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牙形石序列自下而上归纳为13个牙形石带,分别为:1)Neogondolella orientalis-Neogondolella longicuspidata带(龙潭组顶部—长兴组底部:第1层~4a-1层);2)Neogondolella wangi带(长兴组下部:第4a-2层~10层),其首现点标定了全球长兴阶底界金钉子点位;3)Neogondolella

    2013年04期 v.37 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高分辨率地层学——以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为例

    殷鸿福;谢树成;童金南;罗根明;宋海军;

    <正>1高分辨率地层学的意义高分辨率地层学的任务应是通过高精度的地层划分和对比,精确地恢复地球历史,服务于资源和环境需求;并古为今用,作为当代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借鉴。在前新生代,当前应重点针对地史上环境和生命剧烈变化的突变期,作出万年级分辨率的地层划分对比及生命与环境演变过程。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处发生了剧烈的全球变化和地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可作为突变期高分辨率地层研究的实例。2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地层框架

    2013年04期 v.37 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质疑大隆相——是(大陆)架外深水盆地相,还是局限海三水(浅水静水滞水)相沉积

    廖卓庭;

    <正>华南晚二叠世长兴期主要有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两种岩相,关于前者,认为是大陆架内的台地和斜坡相沉积,对此几乎没有争议;关于后者,历来存在南辕北辙,意见相反,或避而不谈的处置,争议颇多。总体而论,一说认为,架外洋盆(多海山)或边缘海环境控制下的深水、特深水盆地沉积;另一说却认为是,架内局限海的近滨(瀉湖)、闭塞环境(与开阔海沟通不畅)的浅、静水沉积组合。笔者支持后一观点。主要依据是:1)处于古特提斯东部的华南块体,尽管最后闭合和成陆是在印支末期,而经历石炭纪和早、中二叠世,即海西—印支构造阶段早中期的多旋回造山作用,华南地表古地理格局已进入陆表海沉积时期,包括苏皖直至中南秦岭的川陕地区、湘黔地区

    2013年04期 v.37 589-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 ]
  • 中国南方二叠纪末深水相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及其对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生物大绝灭事件的启示

    何卫红;张阳;张克信;吴顺宝;杨廷禄;乐明亮;

    <正>通过对中国南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十余条深水相剖面的海相无脊椎动物的研究,发现该动物群有如下特点:1)以浮游动物放射虫、游泳动物头足类、个体小且壳体薄的腕足类和双壳类以及少量小个体有孔虫为特征,总体上,动物群的属级(大部分门类的种级)分异度低。2)放射虫非常丰富,除了富产球形放射虫Entactinaria和Spumullaria以外,深水分子Albaillellaria或者Latentifistularia也十分丰富。3)在腕足类分类学组成方面,以Chonetidina和chonetid-like Productidina为主,占腕足类种的数量的50%,其次为Spiriferida,non-chonetidines Productida,Athyridida,Orthida,Orthotetida,Rhyn-

    2013年04期 v.37 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西准噶尔古生代地层区划及古地理格局

    龚一鸣;纵瑞文;王国灿;肖龙;

    <正>根据沉积组合类型与特征、地层序列与地层接触关系、古地理格局与古环境条件、古生物类型与生物古地理区系和地层的变形与变质特征,地层区划可以区分为综合和专门地层区划2类,都可以分为四级:地层大区(stratomegaregion)、地层区(stratoregion)、地层分区(stratosubregion)和地层小区(stratomicroregion)(表1)。基于近年取得的大量新资料、新认识和上述地层区划5方面的判据,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区划自北向南划分为萨吾尔山地层小区、沙尔布尔提山地层小区、玛依拉山

    2013年04期 v.37 590-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6 ]
  • 青海省沱沱河地区晚二叠世乌丽群牙形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陈奋宁;张海军;陈守建;杜兵盈;

    <正>青海省格尔木市沱沱河地区晚二叠世乌丽群由老到新包括那益雄组和拉卜查日组。乌丽群与下伏开心岭群九十道班组灰岩整合接触,与上覆甲丕拉组为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在沱沱河地区开心岭煤矿晚二叠世乌丽群拉卜查日组中首次获得牙形石。经鉴定为Hindeodus typicalis,Hindeodus eurypyge和Hindeodus praeparvus。前人研究表明H.typicalis,H.praeparvus和H.eurypyge均与H.parvus亲缘关系密切,且时代极为接近,众所周知,Hindeodus parvus是国际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标志分子,其出现标志着三叠纪的开始。因此,该剖面上晚二叠世乌丽群顶部地层从时代上看不排除三叠系的可能性,极有可能在唐古拉山地区存在三叠纪最早期的沉积。从层序地层学的观点来看,华南二叠系-三叠系之交三级层序界面

    2013年04期 v.37 592-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内蒙古哲斯敖包茅口期生物礁特征及意义

    李尚林;王训练;马伯永;张海军;罗彦军;张海迪;

    <正>1概述内蒙古哲斯敖包生物礁位于内蒙古达尔汉茂明安联合旗满都拉苏木哲斯敖包。哲斯敖包生物礁赋存于哲斯组二段地层中,礁体呈东西向展布,东西长约3km,南北宽约350m,出露面积约1km2。据其内部礁相岩石学特征及生物组合特征,空间上明显地划分出后礁相、礁核相及前礁相(图1、2)。图1哲斯敖包生物礁剖面图Fig.1 The organic reef section of Zhesiaobo生物礁相带对生物组合的分布具有相当明显的控制作用,生物组合特征也有助于识别生物礁的相带。2后礁相

    2013年04期 v.37 593-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内蒙古正镶白旗中二叠统三面井组沉积古环境研究

    刘智荣;黄静宜;陆丽娜;陈志丹;李修亮;

    <正>正镶白旗中二叠统三面井组在额里图牧场二分场出露最完整,主要以一套碎屑岩为主,中下部夹厚约60m的灰色中厚层灰岩。详细测量额里图牧场二分场剖面,在野外观察、室内研究、薄片镜下系统鉴定、古生物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三面井组沉积相和沉积古环境。中二叠统三面井组整体沉积古环境为滨浅海,其中下部和上部为高能滨海环境,中部为水体较深、能量较低的浅海环境。本剖面相关化石材料及相标志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三面井组的生物面貌,为跨区域之

    2013年04期 v.37 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8 ]
  • 中国二叠纪空谷期—罗德期菊石壳的形态演化历史

    牟林;

    <正>近些年,国际上关于显生宙地层的全球划分标准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二叠纪建立的详细的划分方案引起全球古生物学者及地层学者的关注。截至目前,地层学者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早二叠世-中二叠世界线,而这一界线附近的菊石显得尤为重要,对这一时间段菊石的研究有助于界线的划定工作。在中国,早中二叠纪地层广泛分布于各省,尤其是在研究较深

    2013年04期 v.37 595-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 ]
  • 豫西北太原组的时代:来自(竹蜓)类化石的证据

    宋俊俊;宋慧波;胡斌;龚一鸣;

    <正>(竹蜓)类是划分对比海相石炭纪—二叠纪(C-P)地层的重要标准化石,石炭纪-二叠纪界线问题一直是众多国际地层研究者们争论的焦点,其中根据(竹蜓)类分界的意见至少有六种。经过几代地质学者的不断论证,目前将地层中首次出现Pseudoschwagerina或Sphaeroschwagerina之底为石炭纪-二叠纪界线的观点已经为国内外学者接受和使用。华北地区太原组是在华北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背景下形成的一套滨海、浅海、潟湖和潮坪沉积。豫西北焦作地区太原组(竹蜓)类化石属种丰富、分异度高、组合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前人对此研究较少,研究区的石炭纪-二叠纪界线划分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议。在前人的

    2013年04期 v.37 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北祁连山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牙形石序列

    房强;高金汉;王训练;景秀春;

    <正>甘肃省北祁连山地区典型的石炭纪—二叠纪海陆过渡相沉积中牙形石较为丰富。对该区天祝磨石沟、肃南大青沟、永昌红山窑剖面的臭牛沟组、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产出的牙形石进行系统研究,鉴定牙形石9属27种,识别出11个牙形石带或组合带,从下至上依次为Gnathodus bilineatus bilineatus,G.bilineatus bollandensis,Idiognathoides sulcatus sulcatus,Id.sinuatus,Idiognathodus delicatus-I.magnificus,I.podolskensis,Swadelina subexcelsa,Sw.makhline,Streptognathodus oppletus-S.elegantulus,S.elongatus和S.barskovi带或组合带。该牙形石序列可与华南与华北的经典剖面进行较为精确的对比,为北祁连地区提供了的高精度的牙形石生物地层格架。

    2013年04期 v.37 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中国石炭系维宪阶有孔虫生物地层研究现状

    沈阳;王训练;

    <正>石炭纪有孔虫演化快、分布广、数量丰富,对于浅水相地层划分对比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维宪阶底界层型就是以有孔虫Eoparastaffella simplex首现定义的。石炭系维宪阶有孔虫生物地层在全球一些地区研究详细。在维宪阶命名地比利时维宪阶包括7个有孔虫带(Poty et al.,2006);石炭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俄罗斯维宪阶划分了4个有孔虫带,含3个亚带(Kulagina et al.,2003);北美将维宪阶划分了8个有孔虫带(Mamet,1974)。

    2013年04期 v.37 597-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早石炭世地层序列构造环境演化

    白建科;陈隽璐;李智佩;唐卓;

    <正>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出露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岩系,它主要由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太勒古拉组组成。在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之后,各组之间均为断层接触,且各组地层所含生物化石年代跨度大,从早泥盆世到晚石炭世化石组合均有,火山岩锆石U-Pb测年结果在误差范围之内。因此,这三个组之间的上下层位关系一直以来是地质界争论的焦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88、1993;吴浩若等,1991;廖卓庭等,1993;沈远超等,1993;安芳等,2009;郭丽爽等,2010;李永军等,2010)。通过详细的剖面测制,结合沉积相组合及其垂向演化规律分析,认为西准噶尔地区早石炭世地

    2013年04期 v.37 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 ]
  • 西天山地区早石炭世火山岩形成时代、地层清理及其地质意义

    李智佩;白建科;茹艳娇;徐学义;马中平;孙吉明;李婷;

    <正>新疆伊犁地区西天山晚古生代火山岩分布广泛,构成了该时期地质演化的重要地质记录。当前以那拉提北缘大哈拉军山命名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组火山—沉积岩系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一方面因为它与金、铁、铜等矿产成矿关系密切,另一方面也是研究天山地区石炭纪地质构造演化格局的研究热点。大哈拉军山组由剡鸿炳等1976年在开展《昭苏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命名,1981年《新疆地层表》正式引用(中国地层典编委会等,2000)。之后,在相继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中,均将早石炭世以火山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岩命名,然而大哈拉军

    2013年04期 v.37 599-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 ]
  • 准噶尔西北部塔尔巴哈台组早石炭世植物和遗迹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纵瑞文;范若颖;赵龙;龚一鸣;王国灿;

    <正>塔尔巴哈台组广泛分布于准噶尔西北部塔尔巴哈台山—萨吾尔山一带,下部为一套半深海-深海相浊积岩、硅质岩夹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含晚泥盆世植物化石Leptophloeum rhombicum、Lepidodendropsis及深水相遗迹化石;中部为浅海相的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及少量碳酸盐岩,含丰富的腕足类、珊瑚等海相动物化石;上部为韵律层极为发育的海相复理石建造,含植物茎干化石及深水相遗迹化石。长期以来,该组的时代及沉积环境一直存在争议(中国地质科学研究所等,1974;曾亚参、肖世禄,1991;龚一鸣,1994;蔡土赐,1999;王庆明,2000;王宇等,2010)。2011年我们在西准噶尔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于塔尔巴哈台山南坡库则温一带的塔尔巴哈台组上部发现了丰富的植物化石,包括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Sublepi-

    2013年04期 v.37 600-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法门期最晚期的四射珊瑚

    宗普;廖卫华;马学平;

    <正>泥盆纪-石炭纪之交,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绝灭事件——Hangenberg事件。深入研究泥盆纪-石炭纪界线附近的生物群分布及演变,有助于了解事件前后生物的绝灭、复苏和辐射过程。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沙尔布尔提山及其附近地区,上泥盆统及下石炭统发育良好,是研究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地区。该段地层中含丰富的各门类化石,包括腕足类、四射珊瑚、棘皮类等。有关该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腕足类,初步研究表明Hangenberg事件的主要影响体现在新的腕足动物群如管孔石燕等的兴起(宗普、马学平,2012)。

    2013年04期 v.37 601-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 ]
  •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泥盆世法门期地层之展布

    马学平;宗普;张美琼;张宇波;

    <正>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什托洛盖一带的法门期地层由洪古勒楞组(包括萨尔巴段至查斯段等5段)及黑山头组下部组成。原义洪古勒楞组(或"和布克河组")底部的一套粗碎屑岩目前置于朱鲁木特组顶部,因缺乏海相化石,其时代及沉积环境有待深入研究。这里的洪古勒楞组的顶底定义,遵循大多数前人的意见(详见马学平等,2013)。1)萨尔巴段总体以灰岩为主,在研究区南部又可分为4部分。下部以硅质泥岩为主夹介壳灰岩及泥页岩等;中部为本段主体,为介壳灰岩及"瘤状"灰岩;上部为风化呈黄色的中层状灰岩至钙质砂岩;顶部灰色薄层泥页岩及泥灰岩为主。下部及

    2013年04期 v.37 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 ]
  • 西准噶尔乌兰柯顺地区晚泥盆世朱鲁木特组地层新知

    王志宏;龚一鸣;纵瑞文;赵龙;王国灿;

    <正>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泥盆纪到石炭纪之交火山活动强烈,地层岩性复杂,后期又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长期以来,众多单位和学者对其进行了古生物学、地层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尽管如此,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尽管研究历史较长,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这给区域地层的划分对比、古环境恢复以及更深入的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新疆泥盆系出露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在沙尔布尔提山及其附近,在该区从事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以西约65km的乌兰柯顺地区对原划分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的一套地层进行了重新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

    2013年04期 v.37 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 ]
  • 论郁江事件

    俞昌民;

    <正>对广西南宁——六景间郁江沿岸出露的早泥盆世郁江组的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特征的分析研究,识别出泥盆纪一个新的生物事件和地质事件——郁江事件。它的首幕发生在Eocosta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带的下亚带时段,它的主幕发生时间大致在Nowakia(Dmitriella)praecussor带与Nowakia barrandei带之间,相当于E.nothoperbonus带的上亚带的时段。郁江事件与已知泥盆纪全球事件进行比较,可能是介于兹利科夫底部事件(Bzl)与中Emsian事件(Mem)之间的一个新的事件。

    2013年04期 v.37 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虫形弓笔石和离心弓笔石的变异范围

    傅力浦;王健;孟永;张子福;王欣;张举;

    <正>自从国际地层委员会对温洛克统底界再研究以来,在中国紫阳地区找到了许多横过兰多维统至温洛克统的连续剖面,随着调查和研究的深入,必然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提供给大家讨论。根据Lenz和Melchin的意见,温洛克统底界之下的关键笔石C.insectus的特征在于它的巨大尺寸,多次分支,主枝上在幼枝发生前部分的强烈缠绕。它与C.murchison的区别在更宽阔分散的幼枝,也以此与C.margusaricus(Golikov)不同。但这些区别它们在定量上是多少,笔者根据世界上7个地点的统计,这个幼枝间隔的幅度是10~68个胞管或毫米,第一与第二

    2013年04期 v.37 604-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新疆额敏东部志留纪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纵瑞文;韩非;龚一鸣;

    <正>西准噶尔地区的志留系主要分布在沙尔布尔提山、玛依拉山、唐巴勒、塔城北部以及喀拉也木勒乡东南部一带(图1A),其中以沙尔布尔提山的出露最好、研究程度也很高,是我国北方志留系典型剖面之一。位于沙尔布尔提山西部的谢米斯台山至额敏东部由于化石稀少、断裂发育等因素的影响,其研究程度较低,长期被认为是泥盆纪地层,给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格架的建立、构造单元与地层区划以及构造古地理的演化研究带来了众多不便。近年来,通过对谢米斯台山大套火山岩的岩石

    2013年04期 v.37 607-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6 ]
  • 云南保山熊洞村志留系栗柴坝组笔石新材料

    山克强;吕勇;潘明;

    <正>云南省第二地质大队于1963年创名于保山栗柴坝的栗柴坝组,指云南西部保山一带上仁和桥组与泥盆系之间的一段地层。《云南省岩石地层》(1990)进行地层清理后,将上仁和桥组及栗柴坝组合并为栗柴坝组,有所扩大,但中志留统仍未有明确的划分。栗柴坝组熊洞村剖面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西邑镇,沿熊洞村西侧公路切面展布。栗柴坝组岩性为灰岩夹粉砂岩,总体上向上粒度变粗、层理变厚,为进积型层序,属高水位体系域。该组同下伏仁和桥组、上覆向阳寺组均呈整合接触。通过剖面测制,采获3层笔石等化石,化石在灰黄色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中产出较为连续,中上部产出较差。该批化石的鉴定及

    2013年04期 v.37 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 ]
  • Oktavites spiralis的演化过程研究

    王欣;王健;张举;孟勇;傅力浦;

    <正>陕西紫阳、岚皋地区志留系笔石生物地层非常发育,剖面出露连续,化石含量丰富,研究程度较高。其中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中部Oktavites spiralis笔石带(奥氏螺旋笔石),带化石特征明显、分布广泛、演化迅速、地层对比意义较强。遗憾的是,由于对该种演化历程的缺乏,带化石的首现位置以及延限始终存在争议,不利于高分辨率笔石生物地层的研究。首先,英国学者长期以来不承认奥氏笔石属,认为其胞管形态与单笔石式胞管相同,在资料中可见,归为该属的化石分子胞管形态也差别较大;同时,关于带化石分子O.spiralis的定义也较为宽泛,资料中所描述的标本在胞管形态、盘旋方式、笔石

    2013年04期 v.37 609-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内幕不整合的地层缺失量

    邓胜徽;杜品德;卢远征;黄智斌;张师本;杨芝林;樊茹;李鑫;

    <正>地层间的不整合面及地层缺失量的估算对于寻找以古岩溶储层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中奥陶统鹰山组内部发现了大型的古岩溶型油田,而该期古岩溶与鹰山组之上的不整合具有密切的关系。塔里木盆地台地相区连续、完整的奥陶系层序自下而上划分为蓬莱坝组、鹰山组、一间房组、吐木休克组、良里塔格组、桑塔木组和铁热克阿瓦提组。其中,蓬莱坝组、鹰山组、一间房组、吐木休克组和良里塔格组均为碳酸盐岩或以碳酸盐岩为主的

    2013年04期 v.37 610-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 ]
  • 下扬子鄂东南地区奥陶纪沉积作用与沉积格局研究新进展

    张汉金;胡正祥;田望学;李雄伟;

    <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较多地质工作者认为,下扬子鄂东南通山—崇阳一线于早古生代存在一条近东西走向的"江南断裂",分隔下扬子和江南沉积区。近十多年来,由与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早奥陶世分布于通山—崇阳一带大量硅化角砾岩确定为斜坡相灰岩角砾岩,及笔者通过进一步系统研究,发现该区奥陶纪沉积阶段自北向南,由碳酸盐岩台地、斜坡和盆地边缘3个沉积相区组成为一幅十分完整的古地理格局。1鄂东南奥陶纪地层沉积特征

    2013年04期 v.37 61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内蒙古乌海地区奥陶系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新进展

    景秀春;王训练;周洪瑞;房强;

    <正>位于华北地台西缘的内蒙古乌海地区奥陶纪沉积环境与华北地台主体差异非常明显,属典型的台缘深水沉积,产出的动物群也主要表现为深水类型。王志浩等(1984)和安太庠等(1990)曾对该区奥陶系的牙形类进行过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近年来奥陶系牙形类分类与生物地层进展很大。笔者近年来对乌海地区奥陶系老石旦东山剖面、卧龙岗剖面、哈吐克沟剖面、工业园北剖面和工业园东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牙形类样品采集,采得的89块样品中80块产出丰富的牙形类化石,属种分异度高,共鉴定出30属89种,主要为华南型,底部和顶部见少量华北型。

    2013年04期 v.37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 ]
  • 重庆武隆黄草剖面奥陶纪牙形石生物地层初步研究

    樊茹;邓胜徽;张师本;张学磊;卢远征;李鑫;

    <正>重庆武隆黄草剖面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奥陶系顶底发育齐全、出露连续,且碳酸盐岩发育,因此具备良好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的地质条件。本次于该剖面采集74块牙形石样品。通过分析,有42块获得牙形石,共计逾3800枚,分属41属74种及14个未定种。在此基础上,由寒武系近顶部起系统建立11个牙形石带(包括3个组合带),由下至上分别为Cordylodus proavus带,Monocostodus sevierensis-Cordylodus angulatus组合带,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Tripodus proteus-Triangulatus bifidus组合带,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Oepikodus communis带,Oepikodus evae带,Baltoniodus triangularis带,

    2013年04期 v.37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 ]
  • 华南上奥陶统上部五峰组及同期地层的对比和分布

    陈清;樊隽轩;张琳娜;

    <正>华南晚奥陶世晚期,即凯迪晚期至赫南特期,广泛发育了五峰组黑色笔石页岩(顶部常盖覆观音桥层泥质灰岩)及同期多种不同的岩相类型,其整体沉积范围主要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至郯庐断裂以南,龙门山—红河断裂以东的广大地区,东界直至江浙沿海地区,东南界和南界基本为古陆或地层缺失区所限定;由西向东包括四川东部、陕西最南部、重庆、云南东北部、贵州北部、湖北大部、湖南中北部、广西东北部、江西最北部、安徽南部、江苏中南部、浙江西北部和上海,共涉及13个省或直辖市。其中五峰组是同期地层中分布最广且研究程度最高的一段地层。其岩性主要为黑色炭质、硅质页岩,发育有该时段全球

    2013年04期 v.37 613-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8 ]
  • 甘肃平凉奥陶系平凉组牙形刺的再研究

    王志浩;伯格斯特龙;甄勇毅;张元动;

    <正>再次详细地研究了甘肃平凉奥陶系平凉组的牙形刺,除先前已报道的属欧洲北大西洋型的Pygodus anserinus动物群外,新发现了产于北美中大陆区的Plectodina aculeata,Erismodus quadridactylus和Belodina compressa等牙形刺动物群。在同一剖面交替出现欧洲北大西洋型和北美中大陆型牙形刺动物群并不代表这一剖面牙形刺动物地理区系的变迁,这是由于当时环境变化造成的。两种牙形刺动物群及笔石动物群的交替出现,为两大区系牙形刺带及笔石带的对比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这一剖面牙形刺的研究,对岩相古地理和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都具极为重要意义。

    2013年04期 v.37 614-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 ]
  • 塔里木板块奥陶系鹰山组的地质时代

    杜品德;杨芝林;赵治信;张放;章森桂;

    <正>塔里木板块碳酸盐岩相的鹰山组地质时代有3种观点,分别对比早奥陶世,早-中奥陶世,中奥陶世。归纳塔里木中-下奥陶统界线附近的相关古生物资料,根据牙形石Serratognathoides chuxianensis等的延展时限,认为柯坪、巴楚地区前人所建立的牙形石Paroistodus originalis带,Baltoniodus aff.navis带证据不足;原Tangshanodus带不能对比华北板块下马家沟组的Tangshanodus tangshanensis带,原定的Tangshanodus已改为Erraticodon tarimensis,层位在Aurilobodus leptosomatus-Loxodus dissectus带之下和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之上;Serratognathoides chuxianensis层位只限于下奥陶统弗洛阶的

    2013年04期 v.37 615-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碳同位素结合多重地层划分方法细划塔里木下奥陶统

    杨芝林;黄智斌;赵治信;

    <正>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缺乏生物化石。奥陶系碳同位素变化曲线具有全球性一致的特点,而且碳酸盐岩都能获得分析数据,结合多重地层划分方法,在大框架下进行对比可以细划下奥陶统。柯坪水泥厂和巴楚大坂塔格一间房两条奥陶系剖面相距约100km,运用牙形石化石资料能控制到组一级的地层划分对比。为更好应用碳同位素变化曲线划分地层,对柯坪水泥厂和巴楚大坂塔格—一间房剖面奥陶系进行了系统碳同位素分析。

    2013年04期 v.37 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江南斜坡区早奥陶世笔石动物的生物分带与多样性变化

    冯洪真;李明;李丽霞;王文卉;

    <正>Sepkoski(1981)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在科级海洋动物的显生宙多样性历史中识别出三大演化动物群。每一个演化动物群伴随一个独特的多样性幕。其中,古生代动物群的多样性幕包含二部分,即前期的奥陶纪大辐射和其后的长期平衡。奥陶纪大辐射的强化期在中-晚奥陶世,但是某些其他类群(如三叶虫、无铰纲腕足类、笔石等)在早奥陶世也已明显分异。因此,奥陶纪初期至末期发生的所有分异事件,都应该归属于奥陶纪大辐射(Webby,2004)。论及奥陶纪笔石的辐射进程,陈旭等(2006)进一步提出三个与三大笔石动物群(反称笔石、均分笔石和双笔石动物群)的时限对应的辐射阶段。此外,有关奥陶纪

    2013年04期 v.37 616-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 ]
  • 湖南益阳下奥陶统弗洛阶笔石生物地层研究

    李丽霞;冯洪真;王文卉;

    <正>弗洛阶(Floian)是奥陶系的第二个阶,其底界和顶界分别被定义为笔石Tetragraptus approximatus和牙形类Baltoniodus triangularis的首现层(FAD)。自从上世纪90年代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ISOS)将确定全球适用的奥陶系年代地层单位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以来,对弗洛阶顶、底界线GSSPs的遴选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外弗洛阶生物地层学方面的研究。目前,相对完整的弗洛阶笔石带序列已经在底界GSSP所在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加拿大纽芬兰、美国)以及中国等地建

    2013年04期 v.37 617-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 ]
  • 湖南益阳南坝剖面下奥陶统几丁石、疑源类生物地层学研究

    王文卉;冯洪真;李丽霞;陈文建;

    <正>几丁石和疑源类曾被统称为孢形化石(Palynomorphs),目前为止,两者均为分类位置不明的海相微体化石。自发现至今,几丁石和疑源类不仅被广泛运用于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探,在全球奥陶纪生物地层对比、生物古地理重建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微体化石个体小,在野外工作中往往需要借助于大化石(笔石、腕足)来控制时代和层位。因此,选择宏体化石研究程度较高的剖面来进行几丁石和疑源类的生物地层学研究,有利于实现各门类化石带的精确校

    2013年04期 v.37 618-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四川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界线附近牙形石及界线讨论

    樊茹;邓胜徽;张师本;卢远征;李鑫;张学磊;

    <正>首次系统研究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的贵州省习水县良村剖面和重庆市武隆县黄草剖面寒武-奥陶系界线附近地层的牙形石。同时,分析整理研究区已有的6个剖面的牙形石资料。据此8个剖面寒武系-奥陶系界线附近牙形石属种的分布,在研究区识别出3个牙形石带,由下至上为:Cordylodus proavus带,Monocostodus sevierensis带及Cordylodus angulatus带。寒武-奥陶系界线的国际标准化石Iapetognathus fluctivagus、我国现用的替代标准化石I.jilingensis以及我国曾用标准化石Cordylodus lindstromi在研究区的8个剖面中均未出现。通过与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国际"金钉子"剖面以及前GSSP候选剖

    2013年04期 v.37 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 ]
  •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寒武系划分对比

    蔡习尧;蒋华山;余腾孝;曹自成;赵丽娜;杨玉芳;朱振道;

    塔东地区钻达寒武系的探井仅有5口,勘探程度与研究程度均较低,资料贫乏。本文在库鲁克塔格地表剖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寒武系发育最全的尉犁1井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测井地层与层序地层的综合研究,并按国际上采用的寒武系四分的方案,提出了该区寒武系四统4组新的划分标准;在西山布拉克组-莫合尔山组获得了丰富的多门类化石,建立了Granomarginata-Ceratophyton组合、Kuruktagetulis-Hyolithellus组合与Gapparodus cf.bisalcatus-Prooneotodus组合;在区内寒武系识别出了1次具有全球等时对比意义的重大地质事件(ZHUCE);通过地层的划分对比,指出长期以来一直被作

    2013年04期 v.37 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 ]
  • 剑河八郎国际寒武系第5阶GSSP研究的新进展及前景

    赵元龙;袁金良;郭庆军;彭进;尹磊鸣;王春江;杨兴莲;杨宇宁;孙海静;

    <正>国际寒武系第五阶GSSP的研究已超过15年。经过多年的研究、讨论及国际寒武系分会组织的野外考察,2组三叶虫的FAD分子及其依托剖面研究的差距已趋于明显。印度掘头虫Oryctocephalus indicus广泛分布于北美、北印度、中国南部、韩国、格陵兰及西伯利亚,印度掘头虫所依托的中国剑河八郎乌溜—曾家崖凯里组剖面厚214.2m,地层连续出露,包括3个三叶虫带。O.indicus FAD分子首现点距剖面底52.80m;该剖面也进行过疑源类等生物标志、层序地层、碳及硫同位素研究,其变化点基本上均在52.80m处,说明FAD

    2013年04期 v.37 620-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湘西北花垣地区寒武系层序划分与沉积演化研究

    邹光均;张晓阳;彭云益;

    <正>湘西北花垣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地层区属扬子区(上扬子分区)和华南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过渡带,古地理格局是一个由北西向南东倾斜,海水西浅东深的斜坡环境。寒武纪地层是区内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层,属扬子陆块东南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体系,其沉积类型较为复杂,相变较大,具浓郁的过渡带特征,又是湘西—鄂西成矿带铅锌汞的重要含矿层位。本文根据沉积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古生物地史学,层序地层学等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对研究区内的寒武纪地层进行了沉积相区和层序的划分,以及沉积演化模式的推演。寒武纪纽芬兰世—第二世早期主要为浅海陆棚沉积环境;第二世晚期-

    2013年04期 v.37 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7 ]

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论文摘要_前寒武系

  • 华东地区前寒武纪地层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

    包超民;邢光福;曾勇;裴秀珍;

    <正>1华东地区前寒武纪地层研究成果近年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华东地区前寒武纪地层研究中广为应用。新理论方面,板块构造理论,古板块划分,前寒武纪超大陆的形成、运动、裂解和拼合的研究特别突出。新方法方面,变质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在前寒武纪地层原岩恢复研究方面尤为重要。新方法方面,新的测年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使前寒武纪地层同位素年龄不断获得,成岩时代和变质时代不断获得新的认知。

    2013年04期 v.37 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黄陵隆起北缘伊迪卡拉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安志辉;童金南;田力;叶琴;宋虎跃;赵小明;

    <正>伊迪卡拉纪(中国称为"震旦纪")是地球历史上重要的成磷期,黄陵隆起北缘的樟村坪地区的磷矿也主要形成于这一时期。磷矿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而且磷也是主要的生源要素。磷矿中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微体化石,磷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磷矿的研究对于解开早期动物的出现及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虽然黄陵隆起南缘的峡东地区即是我国震旦系的标准命名地点和层型参考序列,又是国际上这一时期相关生物和环境事件研究的热点,其地层学研究工作与国际同步和接轨。但近在咫尺的黄陵北缘磷矿区伊迪卡拉纪地层研究相对较少,与峡东地区也未能建立起明确的对比关系。

    2013年04期 v.37 62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我国中—新元古界的重新划分与对比

    牛绍武;辛后田;林晓辉;

    <正>长期以来,我国中—新元古界自下而上可划分为长城系(固结系—盖层系1800~1400Ma),蓟县系(延展系—窄带系1400~1000Ma),青白口系(拉伸系1000~850Ma),南华系(成冰系850~650Ma)和震旦系(埃迪卡拉系650~540Ma)(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近些年来,特别是2005年,前人在北京西山下马岭组首次发现火山凝灰岩成因的斑脱岩(K-bentonite beds)(陈晓雨,2005;苏文博等,2006),并在不同地点的下马岭组进行了岩浆型单颗粒锆石SHRIMP法U-Pb测年,获得1366±9Ma,1368±12Ma,1370±11Ma,1379±12 Ma和1380±36 Ma等年龄(Gao Lin-zhi et al.,2007;Su W.B.et al.,2008;

    2013年04期 v.37 622-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 ]
  • 元谋县路古模组变质基性火山岩锆石的U-Pb年龄及其对苴林群沉积时代的制约

    蒋小芳;王生伟;廖震文;郭阳;王子正;杨斌;

    <正>康滇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腹地,北起康定,南迄云南元江,西以玉龙山—锦屏山为界,东至昭觉—东川,南北长约500km,东西宽200km,在近10万km2区域内断续出露了大量元古宙基底地层,北边有康定群、登相营群,中部为河口群、会理群、东川群、汤丹群和苴林群,南部包括大红山群、昆阳群等。上述基底地层中,以北部的康定群和中部的苴林群变质程度最高,且早期获得的康定群同位素年龄大多集中在晚太古代和古元古代早期(马杏垣等,1980;袁海华等,1986),因此康定群和苴林群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康滇地区最古老的基底地层。

    2013年04期 v.37 624-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2 ]
  • 中国中—新元古代地层年表的新标定

    高林志;丁孝忠;刘燕学;邢裕盛;张传恒;史晓颖;周洪瑞;王自强;

    <正>2010年以来全国地层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地层表新标定的试用方案,其中长城系(Pt12)限定在(1.8~1.6Ga);蓟县系(Pt22)限定在(1.6~1.4Ga);待建系(Pt3~42)(1.4~1.0Ga);青白口系(Pt13)限定在(1.0~0.78Ga);南华系(Nh)限定在(780~635Ma)及震旦系(Z)限定在(635~541Ma)。新年表突出3个方面的标定:1)对长城系和蓟县系的年代学限定;2)依据蓟县剖面上新的锆石U-Pb年龄的信息,在中国年表中提出了"待建系"位置;3)对南华下限的厘定。新年表对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来启动了第二代"中国各省地质志"修编起到了重要的标定作用,对突出的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依据新地层年表

    2013年04期 v.37 625-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1 ]
  • 江南古陆新元古代地层格架及年代学制约

    丁孝忠;高林志;刘燕学;韩坤英;庞健峰;

    <正>"江南古陆"指扬子陆块东南缘一明显带状分布的新元古代浅变质地层和一系列岩浆岩分布区,长约1000km,大致相当于前人所划分的"江南造山带",涉及到中国南方的浙、皖、赣、湘、黔、桂等省区,包括了江南地区多个地层单元,即上溪群、溪口群、双溪坞群、双桥山群、冷家溪群、梵净山群、四堡群等,这套地层的定位对于确定中国华南古陆晚前寒武纪地层及构造格局极为重要。近年来,新获得的"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双桥山群、冷家溪群、四堡群、梵净山群等)中凝灰岩的SHRIMP锆石U-Pb

    2013年04期 v.37 626-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8 ]
  • 从扬子地区新元古代地层记录看新元古代地质年表

    张启锐;

    <正>前寒武纪所占据的时间约为整个地球年龄的90%。过去前寒武纪地质年表的建立和划分,是建立在上世纪80年代的科学认知水平上,是以当时人们对于前寒武纪重大全球地质学事件的认识,以整数年龄值为标准,也就是所谓的全球标准地层年龄(Global Standard Stratigraphic Ages:GSSA)而制定的。显然,经过数十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样的年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地质科学发展的需要。为此。在2004年的国际地层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ICS)的一次年会上,正式明确了前寒武纪地质年表,必须在具体的重大地质事件的岩石记录的基础上,依据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lobal

    2013年04期 v.37 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8 ]
  • 华南四都坪剖面陡山沱组碳同位素异常及古海洋意义

    王新强;蒋干清;史晓颖;

    <正>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最显著的无机碳同位素(δ13 Ccarb)负异常,然而对其成因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论,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海水溶解无机碳(DIC)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和成岩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问题,对斜坡相四都坪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配套的无机碳和有机碳同位素分析(δ13Ccarb-δ13 Corg)。研究结果表明,在盖帽碳酸盐之上,陡山沱组中记录了两次明显的δ13 Ccarb负异常,分别位于陡山沱组中部的上部,可能与宜昌三峡地区的N2和N3相当。陡山沱组中部的δ13 Ccarb负异常变化幅度较小,δ13 Ccarb在90m附近由+4‰下降为-2‰,然后又很快恢复为正值;陡山沱组上部的δ13 Ccarb持

    2013年04期 v.37 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 ]
  • 中国南方南华纪冰期地层格架

    卢定彪;肖加飞;林树基;

    <正>南华系这一新的年代地层名称自2000年提出,经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通过、正式列入"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以来,我国的广大地质工作者针对其内涵、层型剖面选择、底界定义、冰期划分及地质年代学等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未能指定其层型剖面,内部划分亦存在较多的分歧。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的研究者所依据的研究对象(实体剖面)的完整程度不同所致。200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黔湘桂交界区布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寻找南华系层型候选剖面的工作,在详细研究该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剖面测制,在贵州省从江县黎家坡地区找到了一条层序完整、沉积连续、厚度巨大、分层标志明显、顶底界线清楚的南华系剖面。基于该剖面,结合对

    2013年04期 v.37 628-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4 ]
  • 贵州南华纪冰期地层概貌

    肖加飞;卢定彪;林树基;李艳桃;

    <正>贵州南华纪冰期地层主要分布在东部,尤以与广西和湖南接壤地区发育良好、沉积连续,而备受关注,是层型剖面优选的最佳地区之一。根据南华系的分布、发育特点及岩性、岩相和所反映的古构造、古地理及古气候特征,其地层区划属华南地层大区。其中,大致以印江—石阡—丹寨一线为界,南东侧属江南地层分区,而北西侧则属扬子地层分区。前者又可大致以剑河—三都一线为界,分为两个地层小区,即锦屏—榕江小区和松桃—丹寨小区;后者只划出一个地层小区,即贵阳—遵义小区。南华纪

    2013年04期 v.37 629-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2 ]
  • 南华系层型剖面选择与中国南方南华纪岩石地层序列

    林树基;卢定彪;肖加飞;

    <正>近年,我国南华系(成冰系)建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继明确原震旦系标准剖面所在地峡东地区的"既有研究剖面不适宜作为南华系的层型剖面"(全国地层委员会,2003)之后,多年来备受关注、曾被认为"是目前较完整的南华系候选层型剖面之一"的湖南石门壸瓶山镇杨家坪剖面也被认为其"关键界线不是在‘连续的沉积序列内’而是在不连续面上",与国际国内关于年代地层层型剖面和层型点的基本要求"相违背"而暂被搁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扬子地区新元古代最完整、连续的冰川记录,是在黔湘桂交界区,特别是其中的黔东南—桂北地区。张启锐、储雪蕾(2006)还提出以贵州省黎平县的肇兴

    2013年04期 v.37 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3 ]
  • 扬子东南缘南华系长安组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孙海清;黄建中;罗来;

    <正>扬子东南缘南华系相当于震旦系陡山沱组之下、板溪群之上的一套地层,包括了南沱组、大塘坡组、古城组、富禄组、长安组(湖南省地质矿产局,1987),此系属于一个以冰期天文事件作为标记的事件地层单位,为一套与寒冷气候(冰期)相关的沉积建造组合。然而多数地区展示出来的特征与典型的冰碛岩和具有由冰筏带来的冰碛落石的冰海沉积特征并不一致,因此有部分学者否定了一些原有的冰川成因结论,提出了构造成因的见解(Arnaud et al.,2002a、2002b、2006)。虽然目前尚无可靠的方法鉴定出在寒冷条件下形成的所有沉积,但仍可以依据冰川造成的痕迹来确定冰期沉积的存在。对这些特殊的岩石地

    2013年04期 v.37 63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南华系底界讨论:来自沉积学与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汪正江;许效松;江新胜;杜秋定;杨菲;邓奇;伍皓;

    <正>目前对于板溪群顶界及其与南华冰期的关系待认识还存在很大分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接触关系和年代地层格架。这也是目前我国"南华系"涵义厘定及其层型剖面选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际上板溪期和南华冰期沉积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目前已经很多了,但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最主要问题出在对测试对象的鉴别和测试数据的解释上。对于测试对象,这里有两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对于斑脱岩和薄层凝灰岩或凝灰质岩样品而言,存在大量继承性锆石或源区锆石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进行样品年龄统计计算时,首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剔除继承性锆石的影响。二是凝灰质沉

    2013年04期 v.37 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4 ]
  • 湘西北地区五强溪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分析

    罗来;孙海清;黄建中;张晓阳;

    <正>湖南板溪群主要分布在武陵山区和雪峰山中段,湘东、湘东北有小面积出露,湘南地区尚未见及。依据岩石组合、建造特征、含矿性等划分为板溪群、高涧群以代表不同沉积特征岩系。与下伏冷家溪群的接触关系在板溪群分布区是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在高涧群分布区为假整合或低角度不整合。板溪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宝林冲组、横路冲组、通塔湾组、马底驿组、五强溪组、多益塘组、百合垄组、牛牯坪组8个组级单位(唐晓珊等,1995),为一套完整的沉积地层序列。随着对新元古代的研究进一

    2013年04期 v.37 633-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皖南前南华纪浅变质地层划分与对比

    余心起;

    <正>皖南南部及其毗邻的赣东北、浙西北地区位于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东段,占据研究区主体部分的前南华纪基底之上的溪群和历口群可分为变质变形程度不同的三大块,中南部为强变形的片状无序浅变质岩层,呈向南西张开的三角形分布于皖赣边界一带,包括漳前组、板桥组、木坑组和牛屋组,上下层位存在争议;北部为弱变形的成层有序浅变质地层,近东西向分布于歙县、祁门及赣北一带,包括牛屋组、大谷运组、镇头组、邓家组、铺岭组;南东部为较强变形的部分无序、部分有序的浅变质地层,呈北东向分布于皖浙边界一带,包括西村组、昌前组和井潭组,上下层位可以分辨。最新测试年龄均属于新元古代。其中,

    2013年04期 v.37 634-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1 ]
  • 海南岛中元古代混合岩化作用时代的锆石SHRIMP年龄制约

    李孙雄;高林志;陈沐龙;丁孝忠;

    <正>广东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964年在进行1/20万海南岛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于海南岛西部抱板、大蟹岭、冲卒岭和岛东南部黄竹岭等地识别和圈定了一套呈残留状分布的变质较深的混合片麻杂岩(图1),赵鸿(1964)并命名为抱板群。此后,众多的地学工作者对它开始研究,以马大铨等人(1998)的研究比较系统。把抱板群解体出表壳岩和侵入花岗岩,表壳岩划分出下部戈枕村组混合岩—混合片麻岩组合和上部峨文岭组石英岩—片岩组合,提出了抱板群形成于约18亿年的中酸性火

    2013年04期 v.37 635-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8 ]
  • 中国中元古界年代学研究进展

    李怀坤;相振群;陆松年;苏文博;周红英;耿建珍;张健;

    <正>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裂陷槽发育华北大陆克拉通化之后典型的盖层沉积——角度不整合于新太古代片麻岩之上的中—新元古界,通常认为是1800Ma到800Ma的沉积地层。近年来燕辽裂陷槽中—新元古代年代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有必要对燕辽裂陷槽中—新元古代年代地层序列进行厘定。主要进展如下:1)获得了河北怀来赵家山、北京西山青白口和平泉双洞刘家沟下马岭组斑脱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1380±36Ma、1379±12Ma和1372±18Ma,并测定了侵入下马岭组的基性岩床的锆石和斜锆石U-Pb年龄1320±6Ma,精确厘定了下马

    2013年04期 v.37 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 ]
  • 华北地台中元古代微生物成因白云岩

    史晓颖;汤冬杰;蒋干清;

    <正>白云岩是一种重要的碳酸盐岩类型,在古代沉积地层,特别是前寒武系中分布广泛,并常构成碳酸盐岩台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代地表沉积环境中却很少发现有原生白云岩沉积。这种现象构成了地质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疑难,常被称之为"白云岩问题"。近年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地表温度条件下,仅当有微生物参加条件下,才能发生原生白云石沉淀。对现代存在白云石沉淀的若干自解环境以及个别近代沉积的研究也证明,这些白云岩的形成均与微生物群落活动密切相关,从而提出了"微生物成因白云岩"的新模式。但迄今对前寒武纪大量的白云岩仍缺乏研究,特别是微生物成因白云岩的标识仍不清

    2013年04期 v.37 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 ]
  • 华北中元古代分层海洋的间歇性硫化条件演变

    史晓颖;汤冬杰;张文浩;蒋干清;

    <正>海洋与大气间的交换作用是海水获得自由氧的主要途径,大气圈的氧浓度决定了海洋氧含量和海水氧化界面深度,并对海水化学条件和早期生命演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大量研究认为,海洋表层的氧化发生在约1.84Ga,明显滞后于约2.35Ga的第一次大气圈成氧事件(GOE)。从1.84Ga到约0.8Ga发生的第二次大气增氧事件之前,在长达10亿年的地质时期中,大气圈含氧量相对稳定,仅相当于现代大气圈水平(PAL)的5%~20%,因而海水的氧化界面深度有限。由于氧化界

    2013年04期 v.37 637-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 ]
  • 华北中元古代地层中的碳酸盐海底沉淀产出状态和成因

    汤冬杰;史晓颖;张文浩;吴金键;

    <正>碳酸盐海底沉淀被认为是在地球早期大气高CO2浓度、海洋贫氧的条件下,CaCO3过饱和而直接沉淀于海底所形成的无机成因自生碳酸盐岩。它们主要包括:纤维状文石晶体扇、微指状叠层石、纤维状文石等厚层、鱼骨状方解石等。其产出状态的长期演变,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古海洋学意义。它们大量产出于太古代至古元古代,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逐渐减少,至显生宙几乎完全消失的演变过程,被解释为海水碳酸钙饱和度随时间由老到新而发生的长期下降和/或海水含氧量的逐渐增加。对华北中元古代高于庄组(ca1.60~1.53Ga)和雾迷山组(ca1.50~1.45Ga)碳酸盐岩的研究发现有多种碳酸盐海底沉

    2013年04期 v.37 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1 ]
  • 中条山及其邻区古元古代地层对比研究

    苗培森;赵凤清;

    <正>中条山及其邻区,夹持在新太古代涑水杂岩与中元古代西阳河群之间的古元古代地层,包括:绛县群横岭关亚群和铜矿峪亚群、中条群下亚群和上亚群、担山石群、宋家山群、银鱼沟群等,呈推覆构造形成的堆垛地层系统,具有侧向地层对比的关系,揭示了中条山沉积改造型铜矿床独特的成矿作用。1)横岭关亚群、铜矿峪亚群、中条群上、下亚群、担山石群、宋家山群、银鱼沟群等有相似的地层序列,主要为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南部的担山石群变质砂砾岩具有边缘相特征。这些群和亚群之间均为断层接触关系,非角度不整合

    2013年04期 v.37 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5 ]
  • 塔里木东南缘蓟县纪安南坝群上部叠层石的米级旋回层序识别

    陈锐明;辜平阳;

    <正>叠层石是以蓝藻为主的微生物在生长和代谢活动过程中吸收沉淀矿物质或捕获矿物颗粒,形成具有纹层的生物沉积构造。蓝藻是一种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浅水中,具有明显趋光性。当水深超过蓝藻生活的适宜水深时,为了吸收更充足的阳光,蓝藻会迅速向上生长,此时形成的就是上凸拱形的叠层石;随后,水深逐渐向蓝藻生活适宜水深变浅时,蓝藻处在接近最佳生活环境中,就会逐渐停止向上生长,转而在这一水深向周围大量繁殖生长,此时形成的叠层石就

    2013年04期 v.37 639-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西昆仑布伦阔勒岩群的解体和重新厘定

    谢从瑞;校培喜;高晓峰;康磊;奚仁刚;

    <正>分布于西昆仑南部木吉—布伦口—塔什库尔干县—马尔洋—阿孜尕拉一带的布伦阔勒岩群为一套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岩,视厚度大于13239m,原岩主体属碎屑岩类夹火山岩、碳酸盐岩。关于布伦阔勒岩群形成时代及构造属性目前存在以下几种认识:1)新疆第一区调大队(1984)、汪玉珍(1985)和河南地调院(2004)认为其属于喀喇昆仑地层区的基底单元,为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副变质(孔兹岩系)岩石地层单位,依据岩石变质程度以及前苏联学者在西南帕米尔地区的同位素测年结果将其归为古元古代;2)根据新藏公路沿线路线地质调查,特别是赛力亚克达坂一带混杂岩带组成研究,认为其主体

    2013年04期 v.37 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5 ]

  • 中国已成为拥有“金钉子”最多的国家

    章森桂;张允白;严惠君;祁玉平;

    简要介绍我国已经取得的10个GSSP("金钉子"),我国已经成为拥有金钉子最多的国家,还可能在贵州、湖南的寒武系、石炭系剖面中再取得"金钉子"。

    2013年04期 v.37 387-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7 ]
  • 基于GBDB数据库的地层学研究与应用

    樊隽轩;侯旭东;陈中阳;陈清;王媛;

    经过多年的发展,GBDB数据库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地层学数据库和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唯一官方数据库。截止2013年3月,GBDB数据库中已经集成了全球超过6000个剖面、4万采集层和20万化石产出记录的综合地层学数据,支持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岩石地层等学科数据的数字化,提供地理可视化、地层可视化、野外露头360度全景可视化、定量地层对比、地层或地质体空间展布分析等多种分析工具,可以用以辅助开展年代地层学、定量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古地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2013年04期 v.37 400-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4 ]
  • 微体古生物在高精度层序地层及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以莺—琼盆地为例

    何卫军;张建新;左倩媚;王亚辉;胡德胜;苏榆丰;

    利用莺—琼盆地钻井中丰富的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等微体古生物资料,对研究区27口钻井层序进行了识别研究,共识别出渐新世TB1.1至第四纪TB3.9等20个三级层序。并通过对微体生物化石丰度、分异度、组合特征、特征种属及古水深估算分析,讨论了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储集砂体、"①号断层带"下降盘S29-S28楔形地质体及中央峡谷水道砂体沉积古环境。研究结果对建立莺—琼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判别沉积相类型具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3年04期 v.37 410-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3 ]
  • 临夏盆地上中新统的年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邓涛;侯素宽;颉光普;王世骐;史勤勤;陈少坤;孙博阳;卢小康;

    中国上中新统的陆相地层非常发育,其中在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黏土堆积富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甘肃临夏盆地的上中新统即是一套红黏土地层,其岩石地层单位名称为柳树组。已发现柳树组的大量化石地点,按其在剖面中出现的层位可以自下而上分为4个动物群,已根据代表性地点依次命名为郭泥沟、大深沟、杨家山和青卜山动物群。古地磁测年数据显示,柳树组涵盖了整个晚中新世的沉积,即包括上中新统下部的灞河阶和上中新统上部的保德阶。郭泥沟、大深沟和杨家山动物群属于灞河阶,青卜山动物群属于保德阶。灞河阶底界如与海相Tortonian阶一致,则这条界线(古地磁C5r.2n下界)存在于临夏盆地沉积序列中,年龄为11.6Ma,三趾马的首现位置略高于此界线,年龄为11.1Ma。保德阶底界如与海相Messinian阶一致,可以在柳树组和西藏吉隆的沃马组中准确划定这条界线的位置。由于山西保德是保德阶的命名地点,因此保德阶的底界层型应选择在保德县腰庄乡冀家沟剖面保德组靠近红黏土底部的古地磁C3Br.1r之内,年龄为7.25Ma,三趾马Hipparion forstenae的首现可作为其生物标志。

    2013年04期 v.37 417-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6 ]
  • 中国早古近纪陆相地层划分框架研究

    童永生;李茜;王元青;

    近十年来,在广东南雄盆地、江西池江盆地、湖南衡阳盆地和内蒙古二连盆地开展的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陆相古近系上湖阶、浓山阶和岭茶阶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为其与海相地层、全球界线层型的对比提供了可能。古新统上湖阶的界线层型剖面选在广东南雄盆地大塘剖面(即鹅颈岭—逆龙坑一线),根据脊椎动物化石和岩石地层学的研究将紧挨南雄群-上湖组界线的一套黄灰色厚层黏土砾岩作为其底界。最新的古地磁和同位素研究表明,上湖组底界处于C29R极性段的上部,接近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可以作为上湖阶的底界。古新统浓山阶的界线层型在江西池江盆地田心里—狮子口村剖面,该剖面下古新统狮子口组和中、上古新统池江组的哺乳动物群有明显变化。同时,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狮子口组与池江组界线上、下出现C27n极性段向C26r极性段转换,可与海相地层中的"丹尼最晚期事件"对比。这表明浓山阶的底界位于C27n/C26n转换带,相当于丹尼阶最上部,与塞兰特阶底界接近,与北美哺乳动物分期当中Torrejonian-Tiffanian的界线基本一致。始新统岭茶阶(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层型选在我国湖南衡东盆地成家冲东北的岭茶—霞流公路旁,剖面上发现的古新统-始新统界线碳同位素负向漂移,可与国际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层型剖面——埃及Dababiya剖面(GSSP)的碳同位素负向漂移对比,该剖面的碳同位素负向飘移可以作为岭茶阶底界,年龄接近55.8±0.2Ma。

    2013年04期 v.37 428-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6 ]
  • 南雄盆地红层岩石地层划分

    张显球;张喜满;侯明才;李罡;黎汉明;

    南雄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红色地层累计厚达2525~7250m,依据沉积物从粗到细的变化,将南雄盆地红层划分为4个沉积旋回和2群9组8段,即南雄群(长坝组、江头组、园圃组、大凤组、主田组、浈水组),罗佛寨群(上湖组、浓山组、古城村组),重新厘定了大凤组、园圃组的涵义,新建江头组,取消松山组、黄坑组、坪岭组和丹霞组,简述各岩组的分布、岩性特征及生物化石。所划分的9个岩组,除长坝组与江头组之间有沉积间断为假整合接触外,其余各组均属连续沉积整合接触。长坝组一段、江头组、大凤组、浈水组以粗碎屑岩发育为主要特征,而长坝组二段、园圃组、主田组和罗佛寨群主要是一套细碎屑岩,由于岩石的物质成份、粗细、软硬不同,抗风化能力差异明显,反映在地貌形态和植被面貌上都有显著区别,依据岩性、地貌和植被特征各组之间的分界线标志明显容易划分,也便于野外地质填图。依此划分编绘了新的大比例尺(1/5万)南雄盆地地质图。

    2013年04期 v.37 44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43 ]
  • 关于在湖北当阳开展中国新生界第一阶建阶研究的建议

    李伟同;刘耕武;Dennis R.Braman;李艺斌;曹卫生;陈钦保;Don Brinkman;

    <正>阶可以在全球范围识别的标准年代地层等级系列中最小的单位(萨尔瓦多主编,1994)。地层建阶是一项具世界意义的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历来为各国地层工作者所重视。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关于建立全球年代地层标准的准则(修订本)》(瑞曼等,1996)(以下简称为《准则》)和《中国地层指南》(全国地层委员会,2001),较高级别(统、系等)的年代地层单位的下界,应自动地被其所含的最下部的阶的下界所定义;新生界第一阶的地位很重要,它下界的定义同时也是古新统、古近系乃至新生界下界的定义。中国新生界第一阶的重要性还在于它与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直接相关,而后者历来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因为白垩纪、古近纪之交,地球上发生过以陆生恐龙集群绝灭为代表的一系列事件,标志着

    2013年04期 v.37 452-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 ]
  • 中国白垩纪陆相阶的划分与对比

    万晓樵;李罡;黄清华;席党鹏;陈丕基;

    完成陆相地层划分、赋予可与海相地层对比的年代框架是白垩纪研究的基础。白垩纪陆相地层在中国北方发育较完整,冀北—辽西地区下白垩统研究详细,松辽地区上白垩统保存完整,是建立中国白垩纪陆相阶的地层标准。通过与"国际年代地层表"对比,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可能位于土城子组的上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的界线位于泉头组底部,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位于明水组二段上部。基于冀北—辽西地区和松辽盆地的地层序列,将下白垩统划分为冀北阶、热河阶和辽西阶,上白垩统划分为农安阶、松花江阶和绥化阶,底界年龄分别为145.5 Ma、130Ma、119Ma、99.6Ma、86.1Ma和79.1Ma。

    2013年04期 v.37 457-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7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30 ]
  •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地层划分与对比

    孙凯;宋立斌;李本才;白连德;范晶;

    从营城组、沙河子组、火石岭组建组标准剖面分析入手,综合运用岩性地层对比、生物地层对比、同位素年代对比等综合性地层对比方法,总结了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各组段地层特征。初步确立了地层划分对比标准,对生产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2013年04期 v.37 472-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9 ]
  • 扬子台地西南缘竹杆坡组的厘定

    曾雄伟;陈孝红;程龙;王建坡;

    通过对扬子台地西南缘3个竹杆坡组剖面的详细测制,对竹杆坡组进行了厘定,建议层型剖面原竹杆坡组底界下移15.5m,以杨柳井组顶部角砾白云岩之上的古喀斯特面为标志。厘定后的竹杆坡组以云南罗平板桥剖面为次层型剖面,上部主要为中层瘤状灰岩,下部主要为纹层状泥晶灰岩。厘定后的竹杆坡组地质时代为中晚三叠世拉丁期—卡尼期。产于纹层状泥晶灰岩的兴义动物群的时代为拉丁期晚期。

    2013年04期 v.37 479-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2 ]
  • 湖南桑植仁村坪二叠纪Capitanian期沉积地层及环境

    曹长群;章明圆;郑全峰;袁东勋;陈军;丁奕;

    湖南桑植仁村坪剖面茅口组中—上段地层的牙形l类资料显示,该剖面具有相对完整的卡匹敦阶(Capitanian)牙形类化石带,但缺失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附近的Jinogondollela granti-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的3个牙形类化石带。该阶底部Jinogondollela postserrata牙形类化石带起始于茅口组下段顶部的礁边缘相生屑灰岩沉积的底部(-4.1m处);茅口组中段"孤峰组"硅(泥)质岩段属于牙形类J.shannoni化石带的沉积;茅口组上段含白云质团块的巨厚层亮晶灰岩基本属于牙形类J.xuanhanensis化石带的沉积。该剖面卡匹敦阶的层序地层分析显示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变化过程。其底界SB3位于茅口组下段顶部9cm厚度的薄层白云岩之顶,代表东吴运动的第二幕(鸣山运动);后继高水体系域沉积表现为茅口组中段的硅(泥)质沉积岩段,属于牙形类J.shannoni化石带;茅口组上部灰岩段代表低水位体系域的碳酸盐台地边缘相灰泥丘沉积,属于牙形类J.xuanhanensis化石带,可与广西"来宾灰岩"的生物时代和沉积环境相对比;茅口组顶部覆盖的"王坡煤系"代表二级层序界面(SB2),与东吴运动的主幕(第三幕)相对应。

    2013年04期 v.37 485-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6 ]
  • 渝南与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时代探讨

    李再会;朱同兴;尹福光;吕涛;

    渝南与黔北铝土矿含矿岩系的下伏地层都为韩家店组页岩或黄龙组灰岩,顶部为炭质页岩,两地完全可以进行对比,应该具有一致的沉积时代。根据含矿岩系下伏灰岩中的牙形刺Streptognathodus oppletus和Streptognathodus gracilis化石,灰岩时代应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矿岩系的时代可由下伏灰岩和上覆栖霞组来进行限定。结合其他资料,认为渝南与黔北含矿岩系的沉积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晚期(相当于Kungurian期)的梁山组。

    2013年04期 v.37 499-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6 ]
  • 新疆哈密东部早泥盆世生物地层研究

    孟勇;张欣;王凯;陈锐明;陈秀琴;卢建峰;傅强;

    新疆哈密东沁城一带出露一套以凝灰熔岩、凝灰岩、凝灰质灰岩为主的地层,厚度近600m。根据岩性特征,这套地层归入下泥盆统大南湖组。该剖面含丰富的腕足动物、较多三叶虫和小型单体四射珊瑚,另有少量床板珊瑚、腹足类、双壳类和海百合茎化石。经过对腕足动物、三叶虫等主要化石类群的研究,确认这套地层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埃姆斯期(Emsian)。腕足动物化石的属种与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甘肃北山、新疆北部、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地的类型十分相似,说明早泥盆世晚期哈密与这些地区同属一个古生物地理分区——老世界大区的巴尔喀什—蒙古—鄂霍茨克区,与欧洲中部、北美和澳大利亚东部同类生物群有着比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2013年04期 v.37 505-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6 ]
  • 四川兴文县麒麟乡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生物地层序列

    樊隽轩;吴磊;陈中阳;陈清;张琳娜;Soo Kwong-Yin;Singh Navpreet;李学康;王媛;

    四川盆地是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主要区块。对四川兴文县麒麟乡的麒新桥剖面和某浅井剖面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开展了详细的生物地层研究工作,在该区建立了从上奥陶统凯迪阶上部的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至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埃隆阶顶部的Stimulograptus sedgwickii带的12个连续生物带和组合,这一生物地层序列可实现区域和全球的精确对比。在麒新桥剖面的新鲜露头上,我们观察到了从观音桥层碳酸盐岩到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岩相和生物相的连续过渡变化。这一连续序列指示了从赫南特壳相动物群至Metabolograptuspersculptus带笔石群、从富氧环境至缺氧环境的连续、快速转换;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一地层序列也对应于奥陶纪末冰期结束后冰川快速消融导致的全球海平面上升事件。

    2013年04期 v.37 513-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39 ]
  • 鄂西陡山沱村期岩相古地理与含磷岩系沉积规律

    张汉金;胡正祥;颜代蓉;李超;

    湖北西部震旦纪陡山沱村期沉积地层分布广泛,上扬子地层区陡山沱组则是沉积型磷矿的重要产出层位,其含磷岩系组合明显受古地理环境控制。为查明该期岩相古地理格局,划分岩相古地理单元,研究磷矿形成条件和沉积规律,寻找更多磷矿资源,通过调查研究认为,鄂西上扬子区陡山沱组为华南海盆地北部的碳酸盐台地,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缘浅滩和潮坪通道。其中潮坪通道是含磷岩系聚集的最佳沉积相单元,通道两端与浅海盆地相通,通道内藻类繁盛,海水具有适度的波浪和潮汐作用,不仅有充足的陆源磷质供给,还有适宜于磷质沉淀的弱动荡水动力条件,有利于藻类对磷质的捕获粘结,也有利于磷酸盐颗粒化和颗粒的簸选,聚集与沉积。

    2013年04期 v.37 52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2 ]
  • 雪峰山西侧地区陡山沱组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体系展布

    李旭兵;赵灿;刘安;危凯;李继涛;

    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发育的厚层炭质页岩为寻找页岩气的有利层位。根据岩芯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各种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研究区陡山沱组主要发育浅水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进一步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相、斜坡相及若干亚相。以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以岩性—岩相转换界面为主的层序界面识别,确定陡山沱组发育3个Ⅲ级层序,每个层序可划分出TST和HST两个沉积体系域。在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并对其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不同沉积背景下的烃源岩其有机质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说明岩相古地理对烃源岩的发育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各相带烃源岩物性特征,认为台内盆地相为陡山陀组最有利页岩气勘探地区。

    2013年04期 v.37 527-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8 ]
  • 中国南华系的范畴、时限及地层划分

    尹崇玉;高林志;

    南华系是2000年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审议通过,介于震旦(埃迪卡拉)系和青白口系之间的一个系级年代地层单位,地层范围是原震旦系下统含有新元古代冰积杂砾岩的地层。"南华系"名称来源于刘鸿允先生称谓的"南华大冰期"。由于近年来在华南和新疆获得了大量南华系SHRIMP锆石U-Pb年龄资料,结合莲沱组及其相当层位碎屑建造中发现指示寒冷气候的化学地层证据,南华系底界确定为出现新元古代最早冰期寒冷事件杂砾岩或与之相当的碎屑岩建造的下界;同时依据在华南和新疆所获得的南华系同位素年龄和化学地层资料,以及南华系所出现冰期或寒冷事件的地层序列,将南华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中、上三统。下统时限为725~780Ma,中统时限为660~725Ma,上统时限为635~660Ma。南华系的下、中、上三统分别相当全球新元古代Kaigas冰期(≈770~735Ma),Sturtian冰期(≈715~680Ma),Marinoan冰期(≈660~635 Ma)。依据目前的同位素年龄资料,南华系底界年龄被厘定为780Ma;顶界年龄即震旦系底界年龄为635Ma。

    2013年04期 v.37 534-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36 ]
  • 贵州南华纪冰期地层的主要特征

    林树基;卢定彪;肖加飞;熊小辉;李艳桃;

    在系统研究贵州地区已有的南华系地层剖面基础上,根据其分布、发育情况,岩性、岩相及其所反映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特征,将贵州的南华系分成江南地层分区和扬子地层分区,并进一步将江南地层分区划分出锦屏—榕江小区和松桃—丹寨小区。应用岩石地层和气候地层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各地层区的南华系进行岩石—气候地层划分,并与相邻省区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地区南华系(成冰系)进行对比。同时对目前南华系划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2013年04期 v.37 542-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41 ]
  • 《地层学杂志》第三十七卷总目次

    <正>~~

    2013年04期 v.37 64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下载本期数据